第71章 第七十一章(第1/3页)
作品:《五年登基三年模拟_温不染》既然是明昙亲自安排的任务,那林漱容也必定不会怠慢,立刻便差人在庭院中备好了纸墨。
高耸于二人头顶的梧桐叶颜色金黄,状如蒲扇,一阵秋风拂过枝叶时,登时便有几片缓缓飘落,擦过明昙的裙角铺在地上,逐渐堆叠成一张厚实的织毯。
秋日渐深。
明昙单手虚托下颌,望了会儿林漱容沉静专注的神情,又缓缓垂下眼睛,把目光放在她手下的宣纸上,仔细观赏着一副美人图的成型。
由于这是要印到封面上的图画,林漱容也特意收着笔力,没敢画得太重太深。所用的线条也极近简单,只用细线勾描、淡墨烘影,短短几笔之间,一个半旋身子的美人身形便窈窕成形,跃然纸上。
画里的场景是一件卧房,床榻上正酣睡着一个看不明晰身形相貌的人;床头摆着一只半开的长盒,上头已经用细毫笔勾勒出了繁复而精致的雕花,虽未着色,但也因为其所处的位置而分外引人注目,一看便知是个重要的物件。
而在紧邻着盒子的旁边,便是那位身段娉婷的美人。她的青丝被整整齐齐地拢好,发间簪着一把凤钗,短袍衣袖上画着式样简单的纹绣,外罩披风,足蹬一双轻履,脚尖正生动地向上踮起。
再细细往美人的面容看去,就会发现她的眉头虽然微微拧起,可表情却不显沉重,双眼明亮有神,分明是正聚精会神地望向左侧的卧榻,但右手却已经伸在了半空,指尖半蜷,直直伸向床头的那只长盒。
——红线盗盒。
这是她爹在新作中引用的传奇,林漱容自然也曾通读过全篇,对其中描写红线衣着的语句记忆犹新。
“只可惜……这个背身盗盒的站位,是画不出她胸前挂着的那把龙纹匕首了。”
整幅底稿大体画完后,林漱容顿了顿笔,有些遗憾地叹息一声,伸手取了支细长的鹅翎管,准备用此物蘸墨来勾画细节。
“这已经画得够好了。”明昙盯着红线唇角旁那若隐若现、仿佛胜券在握的一抹浅笑,由衷赞道,“如此浓丽灵动的美人,有谁会不心动?依我来看,现在世间盛行的那些寡眉淡眼的仕女图,倒远不如这副模样鲜活如真人!”
她夸得理所当然,却叫林漱容在百忙之中抬了抬眼,微微摇头道:“若当真要与生人无异,那最好还是为此画着色。红线在原文中本就是‘梳乌蛮髻,插金凤钗,衣紫绣短袍,着青丝轻履’,各色艳丽;后来被排作戏剧时,又惯爱系上一张大红披风,其形象已深入人心……殿下若打算以此画作封引客,那自然要首推彩图,更能让人耳目一新。”
“唉,我是明白这个道理。”明昙抿起唇角,垮下脸道,“但若是想在书上印彩图,这恐怕实在是难为匠人了罢……”
“其实,版画工艺早在唐时便已经出现,明末则更是有能人自创了‘饾版’、‘拱花’等多种技法……直至前朝,这些技艺精至成熟,各家书斋完全可以轻松印刻彩图。”
林漱容道:“只不过,我朝开国之前,中原大地战乱不休,有不少百姓都举家南下逃亡,那些匠人们当然也不例外……到了如今,版画技艺便也分外罕见,北方更是几乎绝迹,只有江南的几家书斋仍在推出彩图书籍——这或许便是那些精于此道的匠人们……最后流传下来的手艺了。”
“唔,江南么?”
明昙若有所思地沉吟了会儿,忽的睁大眼睛,抬头与林漱容四目相对,恍然道:“你是说——”
“对。”林漱容微微笑起来,为她指了条明路,语气颇为意味深长,“现今名气最大、最善印制彩图的书斋,正是裕王殿下手中的产业。”
“……”
然而,听到这句话,明昙的心情却并没有放松多少,反而愈发锁紧了眉头,“可这种一时不察就会失传的技艺,谁不是当宝贝供着?即便明斐世子与我有些交情,裕王恐怕也不会轻易松口,借他家的工匠给我罢……”
“殿下既然有此顾虑,那不妨便干脆抛开双方的交情,在商言商,”林漱容平静道,“比起远在千里之外、竞争也颇激烈的江南,京城这块眼皮子底下的宝地可是尚未开探——难道,裕王殿下这样的聪明人,会对此商机视而不见,甘心放弃顺安书斋这个良机么?”
那当然是不会甘心的。
在明斐的引见下,明昙顺利见到了那位该被自已称一声“皇叔”的裕王殿下,并以顺安书斋日后盈利额的三成作为筹码,从对方手中换取了两名擅长版画与拱花技法的巧匠……
以及能够随时取用的一万两白银。
“京城多是富庶之家,与江南不相上下。若你经营得当,这一万两也仅是个添头罢了,不到两年便能还清。”
见明昙对他递上的银票十分错愕,甚至还想推拒一番时,裕王却只微微一笑,拦下她的动作,说出了这样一番话:“老臣愿意相信九公主的能力,不怕赔本!您且安心拿着便是!”
——就这样,肩负着一万两白银和裕王信任的明昙:谢邀,压力很大。
倒是身为亲世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