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一百一十章(第1/2页)

作品:《五年登基三年模拟_温不染

冬去春来,桃花盛放。

时光在弹指之间飞逝而过,只一个转眼,距离叛王明晖作乱被俘、在廷狱中畏罪自尽,便已经过去了三年之久。

叛军谋逆带给京城的阴霾早已尽散,取而代之的是繁华与富庶。在这几年间,百姓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更上一层楼,商业、以及种种文化产业兴盛不衰,并尤以升平街上的顺安书斋和顺安茶楼为最:他家的神仙志怪话本向来很受欢迎,随便一张插图都精美绝伦,更何况还有读书人们争相追捧的“一品教辅”《折桂题抄》作为镇店之宝,也只在顺安书斋专卖,全天下都找不出第二家比之更早出刊的铺面。

《折桂题抄》里的文章风格偏向务实,编订的例题也与朝廷惯常关注的大事件有关,堪称远见非凡。刚出刊时的那一年,春闱过后,就有许多取中的贡士对此刊大加赞扬,后来更是被当科状元亲口点评为“与韩柳文章相较,亦有过之”,从此便声名远扬,堪为天下学子心中圭臬——即便是屡出奇才的隶州考生,也对《折桂题抄》颇为推崇,甚至不惜四处托人到京城代购,足以见得此刊的热销程度。

眼瞧着这块大饼被顺安书斋独占,旁的书铺自然艳羡不已。可惜无论他们怎样打听,却都没能获得半点关于这题抄的消息,而那些号为“优昙客”、“叠溪先生”、“放鹤山人”等等的笔者们则更是无处寻踪,久而久之下来,也只能含恨作罢,眼睁睁看着顺安书斋一家独大,连带隔壁的茶楼也整日络绎不绝,全是到其中静坐读书的客人,一呆就是大半日不肯离开。

不过,虽然表面上是沾了书斋的光,但若是抛开前者不提,这顺安茶楼其实也很不简单:也不知它是哪来的渠道,其中售卖的茶水种类包含甚广,既有贩夫走卒都能来上一杯的普通凉茶,还有万金难求只芽片叶的春州佳茗,因此在京中上流圈子里的知名度很高,极受达官贵人们的追捧喜爱。

这就导致京中逐渐有了一个经久不衰的流言——难怪当年九殿下会选在这间茶楼登高一呼、与民同乐呢,不愧是沾过镇国公主福气的地方啊!

而说到永徽公主,便还有一点不得不提。

自从宵禁被她奏请取消之后,京师就真正变成了灯火通明、云月长临的不夜城,各处坊市从清晨到深夜,大喇喇开门迎客,从不需要担忧自家店面会否遭窃遇劫——在禁军和顺天府每日不间歇的巡查之下,即使是最毛手毛脚的贼偷,遇上了他们也要退避三舍,哪还敢起什么歹心?

若是不慎被拿住,带到顺天府按律公断,那可是会被押入牢中、好生蹲几天大狱才能出来的!

于是,在诸如此类的举措之下,律法的严明与权威性早已深入人心。且在一年前,九公主还和丞相府林大小姐一起上奏,联合刑部,共同对天承律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其中涉及贼盗斗讼、户婚田宅、官吏职制、赋税徭役、茶盐商贸等诸多内容,涵盖深广,革故鼎新,对于官场吏治和民间风气产生了极强的正面影响,甚至被皇帝亲口赞誉为“集千古法礼之大成者”,堪称评价甚高!

由此得见,永徽公主的种种所作所为,早就在潜移默化之间改变了许多东西。

再加上近日,沅州那边更是屡传佳音。新修的水渠开源通淤,溉泽百里,让百姓得以足不出户,便能够用上远方沅河中的清水;并且,城外漫山遍野的药材也是长势喜人,还有不少名贵的品种,都已经被送往京城、尽数收入了明昙的私库——

“还是按老规矩。”

新落成的永徽公主府里,明昙一边弯下腰,用竹瓢舀了些清水,一边转向不远处听候吩咐的邹掌柜,懒洋洋道:“我自己留用四成,剩下的则送去大公主府,请天明商会帮忙处理即可。”

“是,殿下。”邹掌柜冲她恭敬行礼,见没有别的吩咐后,便不再打搅,识趣地告了退。

清明过后,气温转暖,庭院当中的春意正是最为盎然之时,朵朵桃花在枝头盛放,招展于微风当中,开出一地粉白落英。

帝后二人父母慈心,把明昙在宫中多留了三年,即使再怎么不舍,也终是颁旨给她修葺了公主府,月前方才完工。其中的陈设都经了明昙本人过目,院子里更是完全照着她的要求,一半种了桃花林,而另一半则单单栽了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它们各自象征着什么人,当然也不言而喻。

今日是个难得的好天气,阳光暖融融地照在院子里,半边花团锦簇,半边枝繁叶茂,打下一片梧桐的树荫。明昙端着方才舀好的那瓢水,噔噔噔小跑到石桌旁,探头看了看林漱容手上浑圆的面团,有些兴奋地问道:“好了吗好了吗?”

“嗯,差不多了。”

林漱容用手指戳戳面团,感受了一下松软程度,侧头问道:“殿下的花汁也捣好了么?”

“再加点水就可以啦!”明昙将装有桃花瓣的陶臼扒拉过来,翻手往里面倒了些清水,仔细端详着其中色泽略深的殷红花汁,认真思忖道,“就用这个揉面吗?会不会有点太粉啦?”

林漱容看了一眼,摇头笑道:“只是现在看着发红罢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