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博弈(第1/2页)

作品:《乱穿衣是什么疾病

卢小华说置换率在降,倒不是说他不了解基层情况。

而是委婉的提出了另一种担心。

现在置换率其实已经被压到了极限,这百分之十几的置换率,基本包含了所有的高龄老人,有疾病的,不能自理的,非正常的人群。

经典的置换分析理论认为,这些人是置换群体的刚需人群。

一般来说,置换率下降到这个程度,是很难再被压缩的。

但现在这个理论似乎受到了某种挑战,虽然下降的不多,但置换率还是在降的。

只是幅度很小,如果不是救助站长期稳定的统计,很难发现这种细节性的东西。

并不是经典的分析理论错了,事实上,在其他救助站,置换率已经保持在百分之十几的水平很长时间没有波动了。

之所以他们东华救助站还在降低,只是因为这里的生活条件更好。

而且,其他地方正在变得更差。

并不单单是救助站的待遇在变差,很多自由状态的置换者,也就是东华三楼里每天看到的那些人。

他们的生存状态也在恶化。

出款率下降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因为很多人没有工作,只出不进。

只要还保持置换,他们就永远找不到工作。

但如果停止置换,对这些人来说就意味着认命,意味着不得不用一具衰老的身体来维持生活。

卢小华担心的,是出款率如果继续下降,他们的经营策略也要开始变了。

新的站点现在还在选址阶段,新站的大概经营策略,也是目前东华救助站的既定方针。

也就是对“治疗”人群的收费标准,是倾向于普通的自由置换者。

但如果置换率进一步下降,已经可以预料的是出款率也会下降。

卢小华已经有了备选的方案,跟陈晨交流过,但跟那些投资人并没有交底。

现在过来找陈晨,其实是一种委婉的提醒。

“如果置换率继续掉下去,你应该能明白会有什么事出现,你自己有把握吗?”

置换率掉下去,出款率也掉下去,治疗方案不变的话,事情的发展会显而易见。

第一就是三楼的管理难度和成本会直线上升,整个救助站的利润开始下降。

如果不改善经营策略,那些投资人肯定会产生恐慌。

新的站点他们占的股份并不多,严格来说,只是提供一个经营模式的范本,算是技术入股。

协议已经签了,有对赌成分。

如果这种新的模式扩大规模后效果不佳,卢小华他们可以撤股,对方保证会给钱。那也等于是一拍两散了。

但如果效果很好,则提高他们的股份比例。

签协议之前卢小华就跟陈晨交过底,他其实并不指望新站能多赚钱。

他指望的是新站亏钱,或者利润下降到没有吸引力,然后逼对方撤股,他们空手套白狼拿到一座规模庞大的新站。

但这需要承担运营上的风险。

可以想象,如果新站的利润不如预期,那些新站的老板会如何想办法折腾救助站里的置换者。

他们折腾的越狠,陈晨的压力就越大。

所以卢小华这是第三次来找陈晨了,毕竟他现在是对救助站实际运营情况最了解的人。

新站的安保团队肯定要从这里出一部分人去组建,然后后续的招人,培训,制度,也都要陈晨亲手搞。

卢小华已经承诺给他股份了,今天过来找他甚至给他看了一些相册。

都是女孩的照片,一个认识的女性救助站的站长那里搞来的资料。

女人总是比男人有更多的选择,李敏现在这个身份,这个条件,如果正儿八经愿意找个对象,很多女孩都会非常愿意。

有人甚至能够接受做人格夫妻。

也就是说就算陈晨置换了身体,不管新的身体年龄和具体情况,她们也愿意接着处。

当然,女人这个话题只是调剂,这次谈话的核心还是安保。

新的站点规模一期就要准备塞几万人,几乎等于一座小型的城市。

救助站规模的提升最大的好处是因为规模效应,各种人均的管理成本下来了,最大的坏处是风险也成倍提高。

一两千人的救助站里,往往只有几十个青壮年,分散开来面对几十个保安,未必敢有勇气做点什么。

但是几万人的救助站里,可能就会有几百上千个身体条件比较好的,他们集中起来,面对几百个保安,能干出点什么就很难说了。

虽说附近有武警和地方部队的驻扎,但运营的逻辑完全就变了。

在东华,他们1楼出了事可以丢给警察,因为规模不大不小,警察就在边上,没有不管的道理。

但是到了新站,出了事那只有他们自己负责,要请周围的武警或者部队,那肯定是大事……这种大事出一两次,可能救助站就要关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