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二次摊牌(第1/9页)
作品:《明朝那些事儿全集听书免费》【烽火再起】
沈惟敬是一个比较奇怪的人,作为一个局外人,他毅然决然搞起外交,且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义无反顾,实在让人费解。
一个混混,不远千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专程跑来插足国家大事,在我看来,这就是最纯粹的掺和精神。
但既然是掺和,一般说来总是有动机的。因为就算是混混,也得挣钱吃饭。可由始至终,这位仁兄似乎除了混过几顿饭外,还没有狮子大开口的记录,也没怎么趁机捞过钱,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是真想干点事的。
然而沈惟敬并不知道: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外交政治也是混,不过,绝不是他那个混法。如果胡混一气,是要掉脑袋的。
万历二十二年(1594)十二月七日,一个人的到来让沈惟敬明白了一个道理:说过的话,签过的字,不是说赖就能赖的。
小西飞来了,根据日本和谈的会议精神,他作为日本的使者,前来兑现之前明朝的承诺。
沈惟敬迎来了一生中最大的危机,因为小西飞并没有参与他的密谋,而日方使者到来,必定有明朝高级官员接待,到时双方一对质,事情穿帮,杀头打屁股之类的把戏是逃不了了。
人已经到京城了,杀人灭口没胆,逃跑没条件,就算冲出国门也没处去——日本、朝鲜也被他忽悠了,要冲出亚洲,估计还得再等个几百年。
在沈惟敬看来,他这辈子就算是活到头了,除非奇迹出现。
奇迹出现了。
万历二十二年(1594)十二月十九日,兵部尚书石星奉旨,与小西飞会谈。
在会谈中,石星提出了议和的三大条件——真正的条件:
一、日本必须限期全部撤军回国。
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王,但不允许日本入贡。
三、日本必须盟誓,永不侵犯朝鲜。
然后他告诉小西飞,如果同意,就有和平,如果拒绝,就接着打。
出发之前,小西飞被告知,明朝已经接受了日方提出的七大条件,他此来是拿走明朝承认割让朝鲜的文书,如果一切顺利,还要带走明朝的公主。
而现在他才知道,公主是没影的,割让朝鲜是没谱的,通商是没指望的。日本唯一的选择,是从明朝皇帝那里领几件衣服和公章,然后收拾行李,滚出朝鲜,发誓永不回来。
小西飞已经彻底懵了,他终于明白,之前的一切全是虚幻,自己又被忽悠了。
然而接下来,他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
面对石星,小西飞说出了他的答复:同意。
所谓同意,代表的意思就是日本愿意无条件撤出朝鲜,不要公主,不要通商,不再提出任何要求。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结论是,小西飞撒了谎。
而只要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他的确有撒谎的理由。
首先,他是小西行长的亲信,这件事又是小西行长负责,事情办到这个地步,消息传回日本,小西行长注定是没好果子吃的。
其次,他毕竟是在明朝的地盘上,对方又是这个态度,如果再提出丰臣秀吉的“梦幻”七条,惹火了对方,来个“两国交兵,先斩来使”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务之急,把事情忽悠过去,回家再说。
听到小西飞的回答,石星十分高兴,他急忙向明神宗上奏疏,报告这一外交的巨大胜利。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明神宗竟然不信!
要知道,这位皇帝虽然懒,却不笨,他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叫来石星询问此事:如此之条件,日本人怎么会轻易接受?
石星本来脑袋就不大好使,这么一问,算是彻底糊涂了,半天也不知怎么回答。
最后还是明神宗替他想出了办法:
“明日,你在兵部再次询问日使,不得有误。”
之后还跟上一句:
“赵志皋随你一同去!”
赵志皋,时任大学士,特意交代把他拉上,说明皇帝对石星的智商实在是缺乏信心。
万历二十二年(1594)十二月二十日,第二次询问开始。
这次询问,明朝方面来了很多人,除了石星和赵志皋外,六部的许多官员都到场旁听。
在众目睽睽之下,石星向小西飞提出了八个问题,而小西飞也一反常态,对答如流,说明日本的和平决心,听得在场观众频频点头。
经过商议,石星和赵志皋联合作出了结论:小西飞,是可以相信的。
然而石星并不知道,小西飞之所以回答得如此顺畅,是因为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不折不扣的胡扯。
具体说来,是想到哪说到哪,捡好听顺耳的讲,动不动就是“天朝神威”之类的标志性口号,反正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虽然在场的官员大都饱读诗书,且不乏赵志皋之类的政治老油条,但毕竟当时条件有限,也没有出国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