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大动员(第1/2页)
作品:《世界设计师排名前十》一月底,顾时雪急急忙忙地奔赴淮远,在那里,河泽的一十万革命军正在等待她的检阅。而与此同时,黄世尊的速度比革命党人更快一步,先一步调集三十万兵马,打入了京畿。
大地之上,总计数百万的兵力汇聚成了一道道的洪流。河泽的一十万人,与黄世尊的三十万人像是不可抗拒的巨轮一般碾向龙城。
东郡以及周边还驻扎着二十几万人,而且装备精良,但是走不开。毕竟黄世尊的势力还在边上虎视眈眈,防人之心,实不可无。
而在南方的龙尾郡,另有二十万革命军被汇聚起来,开往北面的琵琶省,革命党开辟了第二条战线。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琵琶省的地主们无不胆寒,成千上万的乡绅连夜收拾起行囊,朝更北面逃去。若是有天人从云端观察这一幕,就会看到大地之上,无数车马朝着北方行驶,如同连绵的波浪线。
与此同时,大地上还有另一道波浪线。
那是无数的农民,用小推车搭载着粮草赶赴前线。无数人前仆后继,便形成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
一十万大军的后勤粮草补给是个巨大的难题,黄世尊起兵更快,但是很快就在后勤上遭遇了困难——当初他打下两江能这么快,是因为京城在此之前已经筹集一年粮草了,后勤没有问题,但此时为了和共产党竞争,他是没等到粮草完全到位,就抢先出动了。
因此,三十万大军起初攻势凶猛,但推进速度很快就放缓,不断拉长的战线让后勤难度开始几何式地往上提升。为了缓解后勤压力,黄世尊不得不学习最传统的封建军队做法,一路烧杀抢掠,所过之处,狼烟滚滚。
革命军却不能学他。一十万人,数量超过黄世尊一倍有余,想要维持后勤的供给,必须,也只能依靠农民。
此前动员东郡百姓搬迁一事,可以说是给韩庭树等人敲响了一次警钟,若是将这种突发事件看做一场考试的话,那他们表现出的效率,属实是不及格。但与此同时,这个事件也暴露出革命党内部的许多不成熟之处,所以革命党内部的执政人员很快就吸取教训,然后将经验灵活地运用了出来。
首先,九夏共产党建立起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后勤管理部门,成立诸多支前的司令部,负责各村、各县、各镇的农民动员工作。为了方便管理,党员们将支前的农民进行了分类,按照支前农民状态分为三种:随军民工,二线转运民工和不脱产农民。
接下来,又按照工种的不同,分出四种:担架工、挑子工、小车工、大板车工。
最后,是按照地域的来源不同,组成了规模不等的民工队,每支队伍都由当地的党员干部率领。于是,几百万人的庞大支前农民,被精细地划分成了无数支几十、几百人的小队,进行了分类化的细致管理。
当整个后勤民工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后勤管理部门又出台了诸多标准,来量化农民工的付出,并给予相应的报酬。
这个过程,也顺便为计划经济进行了一次试水。由于粮食的供给困难,无法实现直接以现粮直接交付给农民作为报酬,所以九夏共产党发行了由政府进行信誉担保的公债和粮票,这些粮票的有效期是十年,也就是说,在未来十年之内,农民随时可以凭借粮票,向政府换取粮食。
由于进行了深入的土地革命,革命军同农民们建立起了血脉般的联系,这是过去任何王朝都做不到的事情。出于这种联系,农民们愿意相信九夏共产党的信用,所以才会接受抵扣粮票作为报酬。
无数的党员干部就像是一只只小手一样,探入这支百万人规模的庞大队伍当中,保持着它的有序运转。数百万农民的小推车,在辽阔的大地上如长龙般地铺开,他们翻越高山,翻越平原,跨过江河,将粮食送到每一个前线的战士手上。
纵观人类的战争史,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壮阔的事情。
黄妩没有随黄世尊一起行动,而是留在两江这边,经营着民主共和党的“大后方”。对于推动社会改革一事,黄妩还是没有死心,又去找了几次陆望,向他请教。在这方面,陆望倒是没有藏私,邀请她来实地看了看东郡这几年发展的成果,又去见了韩庭树等人。
黄妩离开的时候,稍微有些魂不守舍。她觉得自己已经是见过世面的人了,但没想到,来到东郡,竟然让她表现得像是一个刚刚进城的土鳖......不,也不应该如此说。东郡并没有太多超出她认知水平的东西,但是诸多方面合在一起,那种奋发向上的昂扬精气神,是她从不曾在九夏这片土地上见到过的。
而在打听到“百万农民工”支前的事情之后,黄妩再度愕然。
第一反应,是不太相信。
陆望心中稍微有些自豪,微笑着对她道:“能如此动员农民,也是我们在进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消灭了地主阶级这种寄生虫之后,才能做到的事情。在乡村,我们可以
这样动员农民,在城市里,我们也一样可以动员起工人。我党的力量不止在于几十万几百万的军队,更在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