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彼得,我们共济会支持你当未来欧洲的领袖!(求订阅,求月票)(第1/3页)

作品:《活埋大清朝小说里面的武器

“彼得,彼得,好消息!”

彼得大帝正看着地图上刚刚用鹅毛笔勾画出来的黑彼得格勒,在心里面幻想着优美的街道,壮观的海港,繁华的商业区,充满知识气息的学校,阳光灿烂的海滩和不计其数的帆船进进出出为罗刹帝国带来无数财富的时候,他最亲爱的索非亚姐姐的声音忽然就在他耳边响了起来。

彼得回头一看,就瞧见一个圆滚滚的,跟小山头似的,穿着一件相当华丽的紫色面料的长袍的索非亚正气喘吁吁地走来。

索非亚的这身紫袍可是有讲究的——这是罗刹正紫旗贵族的才能穿的衣服,一般的罗刹贵族还不给穿呢!

对了,这个罗刹正紫旗当然是罗刹八旗之一了!

除了这个正紫旗之外,罗刹八旗还有镶紫、正白、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等七色。不过这罗刹八旗和大清、大蒙古的八旗不一样,大清八旗、大蒙古八旗都军政民三合一的国族集团,八旗子弟是真正掌握大权的存在。而罗刹八旗则是用来忽悠和分化旧贵族以及射击军的。

这个彼得一世虽然没有经历过他姐姐索非亚煽动的射击军军乱,也没当过被架空的傀儡小沙皇,但他的政治智慧依旧很高——在历史上,彼得一世虽然依靠少年军政变夺权,推翻了他姐姐索非亚的统治。但是在这之后他并没有马上亲自掌权,而是先让自己的母亲和一些支持自己的大贵族掌权,他这个少年沙皇则退居二线,继续学习西方的知识。直到完全清楚自己应该怎么改革了,才开亲政。

这耐心,搁在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政治家身上不奇怪。但是一个少年君主,还是推翻摄政夺了权的实权少主会这么干,实属难得。

而从康麻子那里回到罗刹国的彼得,同样没有急于改革。而且他也没有将姐夫康麻子大汗的那一套当成先进经验......康麻子的那一套如果先进,怎么会被朱和墭驱逐?

很明显,实践证明朱和墭的“原君、原臣、原法、原儒”的那一套要比康麻子的五八旗国族更进步!朱皇帝那才是当下的山巅之君,帝王楷模。朱皇帝的大明,才是文明的灯塔!

所以再三思虑之后,彼得一世还是毅然决然的决定......要效法路易十四,当一个“朕即罗刹”的彼得大帝!

唔,大罗刹自有国情在此嘛!

效法康麻子搞八旗天下,那帮贵族老爷和射击军倒是高兴了,可是罗刹社会的固化就会更加严重,下面的农奴更加难以翻身,罗刹想要发展工商海贸也会变得非常困难。

另外,彼得也发现康麻子的八旗兵战力其实很不靠谱,要是靠谱,也不至于让朱和墭驱逐出中国。至于后来八旗兵战力的提升,其实是他们吸收了明军的军事技术,再加上多年战场历练带来的提升。

实际上,康熙汗自己也知道八旗军制的弱点。所以在他入主印度西北之后并没有把蒙八旗、清八旗、儒八旗一起带去享福,而是让他们盘踞在中亚和阿富汗,以保持战斗力。

所以彼得一世并不打算真的依靠什么罗刹八旗治理天下。

但是他也发现了八旗军制的一个好处,可以把底下那些贵族和射击军士兵都管起来,让他们以为自己是很了不起的贵族,打仗的时候还能让他们打打下手。

不过彼得也没有一回到罗刹就开始搞八旗,他还是将国家大事都交给自己的母亲、外祖父和索非亚的外祖父共治,自己则一门心思用康熙给的“零花钱”,请了到罗刹打工的德意志流浪军事家,再运用他在康熙那里学到的“糖药军事学”开始训练自己的少年近卫军。

那时的彼得虽然年少,但已经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硬道理!而且也知道手里的枪杆子如果不硬,不仅改革不会成功,连小命都保不住。

而在拥有了三个团的少年军后,彼得才推出了一帮老贵族和射击军士兵们都喜闻乐见的“八旗军制”。由于索非亚和康熙汗的联姻,以及之后两边的往来,莫斯科的大小贵族和射击军士兵们都知道八旗军制的好处了......康麻子那边的八旗子弟可都是很富有的,其中的八旗贵胄就更有钱了!

而且旗人的身份是世袭的,生下来就有一份铁杆庄稼.......多好啊!

所以罗刹的贵族和射击军对于这位少年沙皇的亲政后的第一项改革,全都是非常欢迎的。既然很欢迎,当然就比较配合了。在他们的配合下,彼得一世不动声色,也没动什么刀兵,就非常轻易的将十几万射击军和一大群老贵族整合成了八个旗、四十个射击团、二百个射击营。

原本是一个整体的射击军就这样被拆成了八个部分,其中两个最精锐的旗又成为了彼得亲领的两紫旗。然后,彼得又给了两紫旗比别的旗更高的待遇,从而将他们变成了“贵族兵这中的贵族兵”。在用特殊待遇牢牢控制了两紫旗后,彼得又按照少年团的标准对两紫旗的十个团进行了整顿。

有了三个精锐的新式少年团,又有了两紫旗的十个团后,彼得的腰杆子终于硬了起来,可以进行更大幅度的改革了。而彼得改革的重点,当然就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