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奋老是个老实人(第1/2页)

作品:《时空过客4251优书

“嗯,现在这款的口味已经不错了,营养比例也经过了科学计算,如果大家没意见的话,那就可以准备量产咯?”

那边卓书记还在琢磨着要怎么养虫子,另一边程刚就已经和李润石等人一起,试吃起了最新款的军粮。

程刚说完后,李润石一口喝光了碗中剩余的炒面糊糊,随意地擦了擦嘴说道:“我看没问题,味道还不错,成本也能接受,就是不知这回能保存多长时间?”

“这个我们之前做过实验。”说话的是后勤部副部长余奋民,从槿甘山开始,他就一直担任程刚的副手,但因为程刚的行踪飘忽不定,所以很多工作其实都是由他接手主持的。

“如果做好之后密封在消毒好的陶罐里,那么可以保存三个月左右,但若是放在布袋中随身携带的话,最多只有两周时间,碰上湿热天气的话还会更短。”

王凯与李润石对视一眼,随后点头道:“这样已经可以咯,就是包装上估计还得下点功夫,陶罐毕竟不好运输,部队行军起来太不方便了。”

因为之前的战斗风格和规模,红军一直以来其实都没有太多的即食军粮需求,大部分情况下要么是自己现做,要么就发动群众帮忙,实在不行也能用剩饭团克服一下。

但是随着军队数量越来越多,对后勤方面的要求也呈指数式递增,尤其是对于讲究效率的红军而言,如何尽可能地在战争过程中节省时间,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于是程刚便顺势提出了标准化军粮的概念,在这方面,其他同志或许只能从别的军队中模仿学习,而他却是有着现成的案例可以抄的,并且依托了现代的科学技术,还能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面对王凯提出的疑虑,程刚只能无奈地笑一下,“运输和保存这个就没什么蛮好的办法了,理想情况应该用马口铁罐头,事实上我们也做过尝试,效果确实不错,就是成本太高咯。”

听到这个回答,屋内几人都不由地沉默了起来,先前的大胜以及诸多缴获,还有根据地内这么多的建设成就,让大家都有点难以压抑的骄傲与自豪。

这也是人之常情,前面苦了太久,又没经历过这么快的发展,所以心里头难免会开始膨胀,相较于其他同志,在座的几位已经算相当克制了。

可现实要比理想更为残酷,哪怕奋斗了这么久,钢铁产量也没办法和大家的野心一般,迅速膨胀起来,有限的物资必须用在最紧缺的领域,而军粮在短时间内实在没法顾上。

最后还是李润石拍板了这个方案,“我看就先这样吧,长期存储暂时不考虑,能够管上十天左右,就已经够用咯,后面还有时间继续进步嘛。”

对此程刚也表示了赞同,“没错,就目前来看,这款军粮里头的米粉、红薯干、豆渣都是可以就地取材的,即便是手工自制也不过是影响些许口感罢了。

只有虫蛋白粉和蔬菜干对加工条件要求比较高,而且相对更不易于存储,后面宽裕之后可以优先开发这些原料的单独包装方案,循序渐进也未尝不可。”

虫蛋白粉是军粮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而蔬菜干则提供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改良款军粮里必不可少的成分,所以这么来看,确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对咯,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嘛。”李润石点点头,连带着大家也轻松了起来。

这里的几位都不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性格,所以根据现实情况,很快就做出了取舍,一锤定音之后,余奋民便直接带着资料离开了,后续的具体工作还需要他来安排。

红军的第一款制式军粮,也就是改良款的炒面,或者说炒米也行,以中央苏区目前的技术条件,应该是最符合现实的方案了。

其实,红军从前年开始就一直进行相关试验,老式的手工款早就普及过了,而相对于老款,程刚主持开发的制式炒面,不仅营养更加均衡,而且还引入了工业化生产,有了不错的提升。

根据从现代抄来的数据,把手头能够搞得到的廉价原料进行合理配比,尽可能地减少因为匮乏某种营养,而导致相应疾病的隐患。

比如夜盲症,这是当前时代普遍存在的疾病,尤其在底层民众当中更是如此,而对于红军这种时长需要夜间作战的军队来说,无疑是致命伤。

抗日战争时期,就发生过八路军部队因为夜盲症而无法执行夜袭任务的情况。

当然,在工业科技文化的影响下,如今大家其实也有一些比较简单朴素的营养学概念,军队的文化水平还要更高一些,所以大家都清楚要通过吃肉(或内脏)吃蔬菜(含胡萝卜素)来解决夜盲症。

在这方面红军是做得最为到位的一支军队,虽然补给匮乏,但通过经济民主,战士能自己管理伙食,干部和士兵吃一样的伙食,结余的经费通过“伙食尾子”的方式发给战士,使得红军的伙食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相较之下,程刚无非是用更加工业化的手段,将这一模式继续巩固下来,使得战士们即使是在战争过程中,也能确保良好的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