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巨型机(一)(第2/3页)
作品:《时空过客4251优书》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上供其他研究人员参考。
——若没有那份长达15页的“简介”,这次访美的收获恐怕还要大打一个折扣。
没办法,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完全的英语阅读能力,想让基层研究人员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资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结果,慈云归没想到,冷不丁地国家居然给送过来了一份彻彻底底的中文资料,而且,随后跟着这份手册一起过来的,还有其他更有价值的内容,最关键的是,这些文献全部都有中英对照。
虽然后面送来的很多资料都存在不少问题,翻译的水平非常之次,大量的词汇错误,语法混乱,就好像根本不懂中文的人在那里生搬硬套。
但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之后,后面的工作就轻松了不少,哪怕是不懂英文的人员,也可以通过简单的记忆和理解,将这些错误修正过来、
所以,从去年10月份开始,整个计算机所的项目组就陷入了一片忙碌之中,最初方案确定了,但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验、逻辑设计、插件工程化和模型机研制,这是此时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坎。
现在已经是2月底了,为了抓紧进度,研究所里的很多人在上个月过年的时候,只来得及回家吃了顿年夜饭,随后就匆匆赶回了办公室。
辛苦的付出之下结果还是喜人的,有了足够的参考资料后,尤其是其中的中文资料,大大减轻了众人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的难度。
现在基本方案已经完工,逻辑设计原则、实现技术和生产工艺还在紧锣密鼓地确定当中。
在以往的研究中,因为要考虑到国内的工艺水平,有时不得不选择在性能和生产之间做出权衡。
为了能尽快将成果投入使用,要么就得采用落后的国产原料和加工手段,或者大量购买进口元器件,乃至直接进口国外的落后生产线,引进其技术和工艺。
但所有的选择都是具有代价的,前者制造出的产品,不仅性能上会有影响,还往往傻大笨粗,成本、耐久性和耗电量更是难以言语。
没办法,当一张进口集成电路芯片能够实现的功能,不得不使用十张,几十张乃至上百张国产芯片来仿制的时候,哪怕是再天才的设计,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至于后者,确实,虽然国家外汇有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对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还是毫不犹豫地支持的。
光一个“四三方案”,26个项目就花了亿美元,放在那个年代完全是一个天文数字,但终究还是咬着牙干下来了。
只是此时的华夏,毕竟还是一个刚刚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农业国,所有工业领域都与西方先进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甚至很多人连肚子都吃不饱,这就使得国家不得不将大量的资金,优先集中在可以解决百姓吃穿的化肥和化纤项目上,而其他领域则只能适当照顾。
所以,如果完全指望靠着进口设备和生产线,来完成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生产任务,那么不管是代价还是时间跨度,都难以满足当前国家的战略需求。
本来按照慈所长的预计,虽然有上级的大力支持,但在巨型机项目上,也只能想办法两条腿走路,很可能还得是跛脚走下去。
只是没有想到,这次国家对于他们的工作居然如此支持,项目正式启动不久,大量的参考资料就送了过来,而且上面还都是极具有针对性的内容,给予了众人极大的启发,同时还减轻了英语学习的压力。
随后又过了几个月,一大批电子元器件也跟着运到了工学院,经过大量测试,这批成熟的元器件全部远远领先于国内的最高水平。
慈云归和他的同事们都非常清楚,如果将这些物资运用在生产环节,不仅可以有利于减轻工厂的生产压力,还可以大大节省设计所耗费的时间并降低其难度。
虽然没有得到完整的技术和生产线,但对于当下的潭州工学院计算机所而言,国家提供的帮助已经彻底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不用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搜集和翻译资料,不用从一堆堆繁杂的文献中大海捞针式地寻找需要的内容,不用因为顾及到国内的生产能力,而不得不采用更加复杂而麻烦的设计思路,这就是时下这些科研人员最朴素的愿望。
或许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么做,但当国家帮助他们解决了其中一部分负担之后,他们才发现原来科研工作可以这么畅快。
在工作难度减轻的同时,还可以从头开始学习一遍巨型机的设计生产流程,并且期间产生的所有技术都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吗?
在秘书的再三催促之下,慈云归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笔,揉了揉眼睛,身上的疲惫不出意料地涌了上来。
他现在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身体机能的退化是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年轻时精力再旺盛,也总有服老的那一天。
可是,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够再活多少年,又还能再工作多少年,如果眼下这么好的机会再不把握住,又让他如何对得起国家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