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就抽我们的(第2/3页)

作品:《时空过客4521斋

战术上穆虎三、刘之丹、洛容洹都是值得信任的干部。

既然如此,他也不能给这些同志添太多麻烦,所以想了想,又重新拟了一份措辞更加委婉的回电。

当然,文中的大概意思并没有变,反正现在还是要抓紧建设农村根据地,今日多深耕一层,明日便可多一分力量。

至于省里那边,若是物资上有宽裕的话,可以适当支援一部分,同时必须把道理讲清楚,若确实有一心一意打算前往平原发展的同志,实在劝不住的话,也不要强行阻拦云云……

总的来说,这件事再次暴露了那个问题,党内如今虽然不至于形成事实上的分裂,但在路线上,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以王冥为首的一派,形左实右,热衷于坐镇申城发号施令,那些位于城市或者临近城市的地方组织,基本被他们牢牢把持在手里。

偏偏党内信这一套的实在是数不胜数,像李润石一般铁杆的农村派,根本就是少数。

即便他们已经在苏区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土共原来那套传统的宣传体系,毕竟还是根植于城市运行的。

所以就算李润石想要在此施加影响,也没法把手伸过去,顶多只能把到苏区的这部分同志拉拢过来。

待把新的回电写完,李润石便不再继续纠结了,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他始终坚信,胜利必然是属于他的,因此就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才行。

不过他放下了,王家祥似乎并不打算放下,反而忽地想起来什么,颇有兴致地对李润石说道:

“对了,润石,你还记得吗?我刚来锐京的时候就跟你说过,去年斯大林同志似乎有提起,四川将是夏国最理想的革命根据地。

只不过从中央苏区到四川去,军事上的问题确实有点大,但自古以来得陇望蜀,我们虽然不一定要占据关中,可从地图上看,陇右与现在南梁、照金的距离并不算太远,你是不是有过这个考虑呢?

当然了,我刚过来没多久,许多情况都不了解,对打仗更是外行,还得专门向你请教才行,如果有什么地方说错咯,你也不要介意。”

王家祥的话说得非常诚恳,加上他一般很少关心这些事,所以李润石也很有耐心地作了细致回复。

“斯大林同志的建议,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未来若是条件成熟咯,或许可以朝着这个方向来发展嘛。

当然咯,也要认识到我们现在的主要敌人,还是以常凯申为首的遭殃军,在将这批反动派彻底打倒之前,还不适合给自己树立太多的敌人,这也是出于远交近攻的考虑,你说对不对?”

近一年来,常凯申的气焰愈发嚣张,几乎和全国各地的军阀势力打了个遍,而且除了在红军手中吃瘪外,对付其他军队,他基本都占足了便宜。

因此在各路军阀眼中,若是要论起眼中钉的资格,常凯申绝对可以算得上第一号,而赤匪虽然战力恐怖,但只要双方井水不犯河水,他们也乐得坐山观虎斗。

比如南边的陈济棠,即便是看不惯红军占据了粤东北地区,过去两年里还曾屡次发兵攻打,但吃了几回败仗之后,很快就老实了起来,现在两边居然开始做起了生意,成了所谓的“合作之典范”。

不过,李润石的回答,其实并没有把他的真实想法全部说出来,像所谓的“斯大林指示”,他通过程刚提供的文献,早就看得一清二楚,根本就是人家随口一提罢了。

但是现实偏偏如此,待到这随口的一句话被搬运到夏国来,居然还颇有一番分量,这可以说是眼下根本避免不了的难题。

因此,介于目前的情况,李润石哪怕对此有再多的意见,也不会贸然地进行否认,反而需要作出适当引导,好在他手中掌握的背景资料不少,在这方面并不算吃亏。

“确实是这个道理。”王家祥眉头微皱,不过还是认同了李润石的说法。

从内心上讲,他肯定巴不得赶紧把所有军阀扫荡一空,但哪怕不懂打仗,他也清楚这样做的难度到底有多大,因此纠结片刻后,他还是接受了李润石的说法。

像王家祥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对于现在苏区的种种做法,有些同志确实是看不大惯的,觉得李润石未免太过右倾保守了。

但人的政治倾向并非是一成不变,环境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看不见一丝希望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变得激进,不是右得厉害,就是左得离谱。

反而到了现在,红军在南方已经逐渐有了起势的苗头,眼看胜利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少人的想法便开始动摇了。

当然所有转变都需要一个过程,眼下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甚至微小到了都没人注意这些。

李润石似乎察觉到了这一点,高兴之余,他爽朗地笑道:

“那就先这样,以后我们还可以再交流嘛。

家祥,如果你对军事方面的问题感兴趣的话,图书馆里头也有不少资料,你是留过学吃过洋面包的学问家,以后还要多多指导我们才是啊。”

说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