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铁与硝(第1/2页)

作品:《时空过客4251TXT百度云

(12点20再看,还没完)虽然土共这边已经开始计划着未来要去哪里取经了,但对于眼下来说,他们能够依靠的还是只有自己。

如果多年之后再来回顾这段历史的话,那么在土共的工业化历程中,33年应该可以算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年份。

就在这一年年底,全国红色根据地中的钢铁、化工、机械等重工产业,在工人总数、产量以及各项技术指标等多个方面,彻底超越了果党的统治区域。

虽然目前因为缺少统计数据,无论是土共还是果党都没有意识到这一转变的到来,但历史的车轮已经开始滚动了。

当然,即便真的知道了这个消息,或许大部分同志还能为此开心一笑,可程刚肯定不会将其太当回事的。

毕竟果党的重工业实在是太low了,若不是土共起家时底子过于薄弱,也不至于将反超之日拖到现在,反正这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没啥好惊喜的。

10年代末20年代初,夏国的工人总数突破了两百万,为当时爆发的五四运动奠定了革命的基础。

但是,从20年到现在,总共13年的时间里,夏国的工业资本增长速率始终保持在10%上下,可重工业却几乎一直在原地踏步。

这段时间的另一个数据也能说明不少问题,全国的消费品工业从亿元发展到了约10亿元,而生产资料工业则从亿元发展到了亿元,两者之间的差距同样是越来越大。

这里的主要原因自然是民族资本都发展轻工业去了,几乎没人有动力去发展回报周期长的重工业。

不过话说回来,半殖民地半封建体制下的民族资本,本来也成不了多少规模,更承担不起太大的风险,所以对于后发国家而言,由政府主导重工业发展,几乎成了唯一的办法。

记住网址kanshu.vip

只不过买办出身的果党在这方面必然支棱不起来,三年金陵政府将工商部和农矿部合并为实业部,并煞有其事地制定了一系列宏大的实业建设计划。

按照果党颁布方案:“铁道、水利、造船、制铁、炼钢等伟大之建设事业,依照总理节制资本之义,宜由国家经营之。

水利、电气及钢铁、酸碱、煤、糖、煤油、汽车等项基本工业,应由国民政府积极兴办。”

然后这几年实业部取得的成绩如下:一个酒精厂,一个渔业公司以及整合了全国的油料生产(因为这里头的桐油可以直接出口卖钱)。

至于真正意义上回报周期更长的重工业,几乎没有半点成果,或许几座兵工厂还能算进去指标里,但这也不在实业部的管辖范围之内,何况即便是军工领域,果党取得的成绩同样寥寥。

早在27年时,刚刚站稳脚跟的果党,在其二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立中央钢铁厂,为国防工业添砖加瓦的计划。

常凯申对这事可是相当重视,专门让宋、孔等人会商协调,共同合作。

结果各方互相倾轧、争执不休,一直到今年还在不断扯皮,所谓的中央钢铁厂连堵墙都没建起来,不出意料的话最后肯定得折腾黄了。

所以一方面是常凯申什么都要管,处处给民间重工业设绊子,另一方面则是果府效率极其低下,什么事都干不成,最后他们还能够舒舒服服地吃着关税,买着洋枪洋炮,日子惬意得不行。

此外,在除了红色根据地和东北地区以外的工矿企业中,外国资本的占比高达七成有余,而这些应该提供给本土重工厂的原材料,大部分都被直接出口到了国外。

单就铁矿一项,眼下除了红统区外,日资控制下的铁矿石产量就占了全国的九成以上。

而且这些铁矿并非全在东北,比如鄂省的大冶铁矿,现在每年都要往日本本土运送数十吨矿石。

若不是红三方面军是不是还会去袭扰一番,并从大冶挖走了不少熟练工人,那些出口日本的铁矿石只怕还要更多一些。

如此若还能够发展起重工业,那才是真的有鬼了。

反观土共这边,底子是真的差,一直到现在全部工人的平均文化水平,都还只是勉强达到高小。

但就是这般局面,所有人还是咬紧牙关挺了过来,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当然了,眼下战争仍然是最为紧要的主题,一方面,因为面临果党的重重封锁,各根据地不得不分别发展了一套自给自足的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根据地人民的生活需求。

另一方面,除去这些必需品外,为了自身的扩张和发展,更为了在残酷的斗争中生存下去,红色工业的重心基本都落在了军工领域。

而近现代战争最重要的两种原料,钢铁与硝基,自然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钢铁这条线上,土共的发展还是较为清晰的,从最初槿甘山的纳山铁矿,到锐京的九堡铁矿,接着是乌石山铁矿,红色工人们已经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可行的生产方案。

由程刚翻遍各地县志文献,又去实地考察得出了一处处在历史长河中被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