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手表与拖拉机(第2/2页)
作品:《时空过客4251第五百七十六章》到二十分钟的时间,一行人简单收拾完毕,中间还匆匆忙忙地吃了点干粮,正好车队也要出发了。
“这拖拉机是烧煤气的吧?之前在国内都没见过这种款式,是你们从苏联进口的吗?”
范旭冬感觉自己这次旅程确实是来得值了,这共党的地盘里头,总能给他带来点新花样。
就国内现在的情况,拖拉机比汽车还要少见,昨天听说之后,他其实就想先来看看,但又担心太过唐突,今天终于见着了,心里头难免有些见猎心喜的冲动。
“对,我们也有烧柴油的机子,不过那玩意太费油了,现在油料供应不上来,所以大部分都加装了煤气炉,平日就烧木炭或者焦炭。”
回话的那人是拖拉车手,戴着一顶帆布遮阳帽,年纪不大,但看起来很是神气的样子,而且周围人投向他的目光也带着股浓浓的羡慕和敬佩。
见对方避开了拖拉机的来源问题,范旭冬也没有细问,反正看车子的整体框架就知道,这肯定不是国内能够自产的。
倒是在车子的一些边角位置上,比如遮阳棚、挡泥板之类的地方,做工和整体风格完全不搭,不得不说依旧是一股浓浓的土味。
“那你们的柴油都是从哪来的呢?”石油工业与化学的联系颇为紧密,技术出身的侯德傍关注的点也略有不同。
或许是提前通好了气,拖拉机手对于该说什么,不该说还说呢么,把握得非常清楚:
“最开始都是外面来的,不过现在主要是我们自产的,但不多,得紧着用。”
听罢,侯德傍点点头,又与范旭冬对视了一眼,他们在来之前就对土共在陕省的地盘有过研究,多少也了解过美国人曾在延长开发油田的消息。
不得不说西北确实是一块宝地,虽然现在是落后了点,但发展的潜力却是无穷的,而搞工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必须要有资源,否则完全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像后世的司机只要把钥匙一扭就完事,这时代的发动机,无论是烧柴油还是烧煤气,想要成功动起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如今的拖拉机手也是个高技术职业,身边还带着两名更加年轻的副手,或者说学徒。
而别看现在拖拉机正稳定地轰鸣着,这背后却是他们提前近两个小时的准备,尤其现在又是冬天,气候湿冷,操作就更是麻烦了。
好在这些机器别看样式老旧,可实际做工其实不赖,至少都能算是世界顶尖水平,不然仅靠这位只学了两三年的“老师傅”,怕是根本走不了多远。
当然了,哪怕技术上没有问题,这种煤气车还是走不了多远。
只是翻过了几座山头之后,就听见轰鸣声渐渐缓了下来,接着便是司机的一声大喊:“停车啦,加下炭。”
然后前面的车头开始放慢速度,直到车队彻底停下,趁着发动机还没完全熄火,几位师傅抓紧时间给气炉清理积灰,添加新炭,忙得不可开交。
“你看,他们那煤气炉的设计还是很巧妙的。”在这个停车的间隙,侯德傍也抓紧时间下车活动下筋骨。
他们所乘坐的车厢说白了就是辆板车,平时都是用来运货的,基本没有避震可言,若不是速度够慢,坐起来可真有得受的。
不过即便如此,侯德傍也没有放下自己的好奇心,技痒之下,干脆直接跟同行者们讲解了起来:
“现在常用的煤气车大多有个问题,一旦炉子里的炭烧完了,煤气供应不上,发动机就必须停机熄火。
这样哪怕后面补上了炭,再想重新发动也会变得很麻烦,虽然不知道这台机器是怎么运作的,但确实要方便不少。”
现在的夏国普遍被世界认为是个无油国,加上国力贫瘠,政局动荡,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内燃机革命,并未在这片大地上造成太多波澜。
但少部分对于世界先进技术较为了解的夏国人,已经开始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试图另辟蹊径,所以木炭车也不是个完全新鲜的概念。
侯德傍虽然专精于化学,但多少受到了其他技术人员的影响,对此稍微了解一些,就很自然地解释了几句。
“如此说来,这共党的门道是越来越多咯。”范旭冬的目光聚焦在那个喷吐着浓浓黑雾的烟囱上,脸上带着若有所思的神情,“德傍,我预计这趟咱们怕是要见到不少惊喜了。”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