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参观铁厂(第1/2页)
作品:《时空过客4251完本》“这里是我们自己兴建的炼铁厂,这座高炉也是我们炼铁连的战士们最新的成果,理论上每次可产铁1吨,是传统土方炉的两倍还多。战士们都是去年底从各个部队挑选出来的,不少人都是农民出身,没有去过城市,更没见过铁厂。但是他们始终坚持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从无到有,一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边采取多种手段做试验找办法,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
现在他们已经通过自己的奋斗,完成了从农民到士兵,再到工人的光荣转变,在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在为根据地的人民服务。我们以铁厂的农具为资本,有效地介入了周边乡村的经济体系,打破了传统封建地主的垄断剥削,获得了广大人民强有力的支持。
经过多番试点,在部队的政治宣传和武力打击下,在各地组织的积极配合下,我们消灭了一批劣迹斑斑的土豪劣绅,剥夺了他们的土地并分配给当地贫民,然后通过乡村经销社出售平价农具、盐巴等生活必需品,并收购粮食、布匹等原材料,不仅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更获得了老百姓的拥护。
事实证明这一系列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所以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将这套方法在根据地推广开来,但主要的问题还是缺少符合要求的人才。
铁厂这边的实际产量还远远没有达标,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配套的上下游设备也很不完善,比如采矿选矿,现在主要还是靠人力,效率低风险大质量差,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还比如铁器加工,铁水出炉之后,需要经过铸造打制等加工手段,虽然我们已经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流程,但缺乏设备和工人,没法满足根据地的需求。
另一边,农村工作上,我们很多同志有热心但缺乏方法,不少人文化水平也不够,工作中闹出了很多笑话。前不久一位当地组织的同志被派到村里负责供销社,结果他直接把带过去的物资送了人,上面来查账,上面记得乱七八糟,问的问题也回答不上来。要不是村里的老乡配合,派过去的同志也尽心尽力地调查,他就直接被当成贪污犯抓起来了。
后来我一了解,他说自己不会记账,县里组织的学习班听了个囫囵,就记得个共产主义,觉得这些物资是上面发下来的给大伙共产的,于是就自己做主全部发给村里人了。我也没有办法,让他做了个自我批评,然后丢到学习班去,考试及格了再出来。之后那个村也上交了一批粮食,算是把这事糊弄过去了。
这其实还不算什么坏事,至少给我们长了个记性,经手的几位同志也只是学习不到位,没有什么私心,没对革命造成破坏。但是,随着我们规模的不断扩大,会不会有别有用心的人员混进我们的队伍,然后把我们工农辛辛苦苦的血汗塞进自己的腰包,我是不乐观的。
最关键的,如果我们要继续推广下去,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同志派发到各个岗位上,这些同志能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能不能经受住利益的诱惑,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咱们打了几场胜仗,宣传工作也做得很到位,各地的革命热情越来越旺盛,可是光有激情是不行的,缺乏方法很容易闹出问题。
现在这么多新来的同志加入了我们的队伍,这确实是一件好事,至少我们的教育规模可以再次扩大了,这几天我去各个部队摸了回底,不少同志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扫盲工作开展得也很不错,新建的工农兵学院拉进来了不少教员和学生,算是把架子搭起来了。
原来的教导大队、农业小组和工业小组,现在组成了这个工农兵学院,这种方式也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效果到底好不好还需要看后面的成效,但从铁厂这边的情况看,应该是行得通的,工农兵三结合就从教育开始入手,后面可以逐步扩展出去。
不过现在万余人的兵力也带来了不少挑战。根据地土地有限,物产匮乏,很难支持得起我们这么多人,这次为了给部队准备粮食,已经快要掏空了根据地的家底,再加上敌人的封锁,长期以往我们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经济体系又得奔溃掉,这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
最直接的自然就是援助了,这次上面送来了两千斤盐巴和一万斤棕榈油,极大地缓解了我们的困境。尤其是食盐,根据地周边并不产盐,无论是蜀地的井盐,还是来自沿海的海盐,运到这里之后都是价格高涨。
早在我们上山之前,当地的盐价就是1块银元6、7斤盐,而且最后到老百姓的那里之前,还得再被地主劣绅的商铺剥削一道。后面队伍上山了,需求增加盐价更是猛涨,还好上面很快送了一批盐巴过来,我们才算是站住了脚,还能稍微支援一下当地群众。
不过援助也不是万能的,送来的油料可以略微缓解我们的粮食消耗,可到底还是杯水车薪。我们现在每月需要消耗40多万斤大米,仅靠我们掌握的这一亩三分地,肯定是不够的。山上的耕地有限,我们也没办法屯田,山下诸县虽然已经建立了基层组织,但由于敌军势必会频频“进剿”“会剿”,如果我们的实际控制区不够稳定的话,也没法通过建立税收制度的办法来解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