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既是武士又蛮勇(第1/2页)
作品:《江户旅人笔趣阁》;所谓武州八王子千人同心众,当然不是指的有一千名同心武士在武藏八王子地方。而且千人也是虚数,说好的定额一千人,你觉得过了二百五十年,这个员额还能这个整齐?
若要说同心,忠右卫门就做过同心,在江户城下的同心,那就是货真价实的派出所所长,实际管理地面的同心,一共两班二十个人。换算到后世里面,东京可不止二十个区,你就知道这同心有多大的权力了。
典型的位卑权重,不说在日本了,你就是在大陆,只要是出了社会,有点子阅历的,都能知道一个派出所所长有多大的权势。看着好像区区九品芝麻官,真要弄点手段什么的,还不就是一句话一声招呼的事。
当年武州八王子千人同心设立,实际上是因为大久保长安被封到八王子八千石,而八王子这地方又是甲州街道进入关东的要隘。随即他便受德川家康之命,招募人员,设法组建军队。
说白了就是八王子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卡口,经营关东的德川家康,既有争夺天下的野心,也有稳守关东以待天时的耐心。所以在伊豆韭山,武藏八王子,上野锥冰峠等地,都设置了名臣大将,统帅兵马把守。
八王子作为北条家一门笔头家老大石氏照曾经驻守的要隘,自然也需要足够的部队镇守。可咱们之前说过了,德川家康进入关东,是与关东诸豪进行了妥协的。他实际控制的土地就那么大,不能够养太多人。
于是便用了设立乡士的办法,他不直接招募武士,而是省下这笔俸禄的开销,将八王子附近的旧武田氏、北条氏遗臣,编为八王子同心众,戍守甲州街道的关口,为他看大门。
这些所谓的同心,即使在武田氏和北条氏,其实也不是武士。其身份等级相对模糊,因为处于战国争胜之世的武田氏与北条氏,几乎连年征战,对于士兵的渴求,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所以除了常人可以理解的那些“货真价实”的武士,也就是大名的直属家臣旗本,还有从属于大名的地方豪强武士等等以外,还存在大量的地方势力和流动人口。
地方势力最典型的例子,唤做“武川筋”。这个“筋”就是武田氏编制地方人丁的一种模式或者制度,一般情况下他们甚至都不需要响应武田信玄出征的军事义务。他们的义务主要是在大军出征时,守卫家乡,尤其是家乡边境各处的紧要关口。
与其说他们是武士或者士兵,不如说他们是地方上的居民自我联保小队,只在老家的一亩三分地转悠。看似好像用处不大,却能够在武田信玄出征时,陡然变成某种意义上的士兵,保卫甲斐的国境。
一般而言,在战国时代,不要谈什么一万石出二百五十个兵或者三百个兵。咱们这里可以下一个定论,全世界,不管是死了的还是活着的,没有任何一个所谓的专家学者,可以确定的说日本战国时代有一个标准的通行的出兵数。
但凡有谁信誓旦旦的和你说谁谁谁一定能够出多少兵,并且具体到十位数个位数的,那基本就是纯粹的吹牛批,不懂装懂或者学了点皮毛硬要现而已。
眼前例子里的武田家,士兵总数的上限和下限,浮动之大,是根本难以想象的。有时几乎能以万为单位上下浮动,只看计算士兵员额的这个标准,以及武田信玄、武田胜赖本人的实际军事需求来决定。
再者,武田家除了这些地方势力以外,还十分喜欢使用流动人口。武田四名臣之一的内藤修理亮昌丰镇守箕轮城,因为西上野地区屡遭战乱,人口流失,军役难以征发。为了保证战时的士兵数量,除了调动地方豪族的人力以外,还十分擅长指挥和招募浪人众。
内藤昌丰所指挥的浪人众就是完全的代称,不光是所谓的失去主家的武士,还包括流民百姓,以及一切愿意拿起武器参军,来换取战胜之后报酬的人。
战国时代人命如草芥,俸禄赏赐什么的,不需要战前就全部发到手。你先来扛枪,老子打赢了才有你这一口吃的,重点是你还得活下来,活不下来都白瞎。
如此种种人员,稍稍一概而论,大小也能让人有个数……
话题回到八王子千人同心上面,当时大久保长安招募的就是咱们说的那种地方势力和流动人口。德川家康以官方认可的武士身份,以及授予他们在八王子地方世代耕种不被收回的土地为代价,得到了这些人的效忠。
据说幕府大名米仓氏,就是出身武藏八王子千人同心,更往前一点,则是出身武田氏的某一筋级组织。
原本只是一个守卫甲斐边境的小小农民,因为德川家康的这一政策成为武士,进而伴随着德川家夺取天下的野心,一步一步的,居然成了大名。有时候人生的际遇,确实充满了各种不可思议。
而眼下的武州八王子千人同心众,在长达二百五十年的漫长岁月里,几乎没有遇上任何值得一提的战事,幕府也从来没有征调过他们参加什么战事。其人员数量,相较于建立之初,起码扩充了四五倍,甚至更多。
加上他们本身就是没有任何俸禄的乡士,想要生活下去,就必须要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