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大导演(54)(第1/3页)

作品:《直播学习强国小说

萧长乐在后台化妆的时候,听到小师妹和其他几个小孩儿的在讨论他这场能筹到多少钱。

“昨天筹了五万,今天怎么着也得几万块吧?”

“少了,今个儿有胡苍梧先生领着朋友们一起过来捧场,胡先生为人最是大方豪爽了,他之前去听常先生的慈善义演,直接捐了五万!”

“常先生一场慈善义演筹款足足五十万,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像常先生那样风光啊。”

“别急,慢慢来。京剧毕竟是时兴戏,我们之前班里就十几个人,还都是老弱病残,差点断了传承,才不过一年,我们就已经站稳脚跟,还收获了一些稳定的戏迷,也有很多小孩子愿意过来学徽戏了,日子在一点点变好呢!”

“说得对!”萧长乐加入了他们的话题,灯光下,少年面容美艳逼人,眼波媚态横生,仿佛台上的贵妃活了过来,让在场人都看直了眼睛,“我们能走到今天这步尤为不易,要懂得惜福啊。日子是人过出来的,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总能把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发扬光大。”

迎上那几个小孩子崇拜的眼神,萧长乐有点感慨,还不到两年,他身上已经有了这么多的变化啊。

他从一个穷困潦倒默默无闻的小戏子,变成现在在北平都小有名气的徽派传人,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春风得意,走出去谁不高看他一眼?

这样的日子是两年前的他想都不敢想的。

他本以为他和他们都要陪着徽戏一起消亡,他们的半个身体已经被埋进了时代的废墟里,他虽然不甘心,却也只是无头苍蝇一样的乱撞钟,他的垂死挣扎不过是无用功罢了。可是偏偏有人发现了他们,挖开了碎瓦残片,把他们挖了出来,让阳光能照在他和他们身上,让他们以后的徒子徒孙都有机会沐浴在太阳的光辉之下。

这份恩情之深、之重,唯有粉身碎骨万死不辞才能作为报答。

但是萧长乐搞慈善义演给灾区捐粮,并不是为了报恩。这是出于一个中国人的良心。

不仅是他,北平的梨园子弟,不分派别,不分师承,都在搞慈善义演为灾区捐钱捐粮。

这个风气最初是由电影圈刮起来的,领头的就是谢先生。

当初谢先生真实记录陕西灾情的纪录片《人肉的味道》横空出世,在全国都引发轰动效应,而之后谢先生直接在报纸上表示自己会捐出来记录片的所有票房用于支援灾区。

自那开始,来自天南海北的导演们亲赴灾区,拍摄记录了很多真实反应灾区人民生活的好电影,而参演电影的演员无一例外都是零片酬出演,电影后续收益所得一概捐给灾区。借有电影的传播,这场发生在偏远西北的灾情很快就传遍了全国。

电影圈之后,妓女们也搞起来了爱国救灾运动,然后是工人们,梨园们,黄包车夫们……这场自文艺圈掀起的慈善赈灾运动,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席卷了全国。不仅全国各地救灾热情高涨,通过一些外国记者的报道,就连很多外国人都注意到了这场举世罕见的大饥荒,国际红十字会更是派出了医生和义工团队去灾区救援。

如此热潮之下,西北军阀们要怕死了,都不敢明目张胆的拦截粮食,生怕惹来众怒,否则不过平白让南京政府北伐有了大义的名头,还很有可能酿成兵祸。

当年zongtong不过杀了几十个学生就被赶下台仓皇躲进租界才能活命,这西北可是有几千万灾民啊!他们手底下的兵也大多数都是土生土长的西北人!都是父老乡亲,有几个狼心狗肺的能看着他们饿死?

前有南京政府虎视眈眈,后有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声讨,他们实在是抽不出心力来镇压内乱了。所以他们索性就趁机狠狠捞了一回油水,对运进来的粮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萧长乐在替灾民高兴的同时,也忍不住为灾区人民牵肠挂肚。今年冬天下了好大的雪,不知道灾区百姓现在怎么样了?

谢先生的水渠什么时候才能建好呢?快点建好吧。他们现在捐再多钱粮也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水渠建好了,地里才能长出庄稼,百姓日子有了盼头,就不会铤而走险。

“开场了,长乐,你准备好了吗?”

萧长乐收回思绪,一阵衣袖,桃花面是斗志昂扬的战意,“我准备好了。”

……

乐景骑着马,在雪原上奔驰,身后跟了一长溜骑兵。这是他三叔派过来保护他的私兵。也正是多亏了他们,他才能在这个龙潭虎穴平安无事。

他早上天不亮就从驻地出发了,要在附近的几个赈灾点进行巡视。

昨天又下了一夜雪,地面雪很厚,半个马蹄都陷进了雪里。乐景穿着厚厚的棉服,里三层外三层把自己裹成了一个球,暴露在冰冷的空气中的脸颊弥漫开一层熟悉的痒意,自打入冬以来,他脸上的冻疮就没消下去过,他已经习惯了。

常言道冬天雪下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难得的大雪,却对干旱的西北来说并不算是一件事好事。

因为雪下的太大了,太阳晒不化,当地的老人都说这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