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民国之大导演(71)(第1/3页)
作品:《直播学习强国实体书》九月,井冈山根据地沉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中。
大姑娘小媳妇老少爷们儿爆发出了猛烈的劳动热情,起早贪黑的收水稻,打芝麻,摘果子,对于农民来说,这是最幸福的时刻了。
农忙时节,人力短缺,身为人民子弟兵,红军义不容辞。所以在军官们的带动下,战士们训练间隙就自愿自发帮群众劳作,士兵和农民其乐融融的奇景让包括麦克在内的一些西方记者啧啧称奇。
这些西方记者代表团的记者,算是被麦克忽悠过来了。麦克过来除了向乐景报喜讯的目的外,也是想用自己的眼睛和镜头来客观记录被外界妖魔化的红色苏区。
麦克也算是乐景的老相识了。当年陕西旱灾,麦克深入灾区拍下了很多反应灾民悲惨生活的照片,在西方社会引发了一定的反响,赈灾委员会也因此收到了来自国外捐赠的大批善款。
后来乐景牵头组织人去修泾惠渠时,麦克也积极在西方社会奔波游走,帮陕西灾区筹集到了一大笔善款。
泾惠渠的修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乐景虽然把自己的全副身家都搭了进去,但是那点钱对于浩大而漫长的工程总量来说还是杯水车薪。他后续也多方游走筹集善款,只是因为资金短缺和战乱,泾惠渠的修建进度到底是放慢了。
前年,乐景离家出走跑到根据地时,泾惠渠工程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因为果党军队对苏区的层层封...锁,外界消息很难第一时间传进来,同样的,里面的消息也很难第一时间传出封...锁区,而且苏区条件艰苦,乐景的电影又因为政治意义和教育意义只能免费播放,所以他对陕西的捐助就只能停了下来。
还好,乐景在去苏区的路上时,已经把后续工作交给了宋启星,乐景相信他的能力和手段,一定可以顺利完成收尾工作。
“谢,泾惠渠两周前已经顺利建成了!”这是麦克见到乐景后说出的第一句话,他激动的满眼泪光,兴奋的像个孩子:“陕西千里荒漠总有一天可以变成沃土良田,从此以后,陕西再也不会缺水了!”
这几年,麦克一直没有忘记修建的泾惠渠,他时不时会潜入灾区跟踪施工第一动态,他拍出的照片将成为后世历史学家研究民国西北旱灾时期的重要史料。
在不知不觉中,中国已经在他的职业生涯留下了太深的烙印,他的灵魂似乎也已经和这片土地上无数受苦受难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他现在觉得,他已经算得上是半个中国人了。
他这一路冒着生命危险,在白匪的枪火下东躲西藏,几次死里逃生,历尽千辛万苦,只为了把这件事亲口告诉谢听澜。他知道,谢听澜和他们一样,已经等这天等的太久了。
虽然乐景早就从时事新闻上知道了泾惠渠竣工的消息,但是此时亲耳从麦克说出这个好消息,还是格外令他高兴。
和历史上那个因为资金短缺仓促完成、因陋就简,尽可能沿用白公渠故道或裁弯取直,被迫偷工减料缩减规模的泾惠渠不同,如今建成的泾惠渠宛若长虹,蜿蜒逶迤,如一条游龙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源源不断的给干涸皲裂的土地输入磅礴的水流,单看麦克给展示的乐景泾惠渠竣工后的几张照片,乐景就一阵心驰神往,恨不能亲眼一观。
傅瀚晟听了也喜上眉梢,都忘记自己被迫下海的郁闷了,碧绿双眸波光潋滟,冷白色的皮肤上难得多了一丝血色,“泾惠渠乃百年大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希望我再去陕西的时候,能看到千亩良田沃土,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美好田园风光。”
乐景双眸微敛,嘴角轻快扬起,眼前仿佛也浮现了傅瀚晟口中美好的风光。
黄土高坡上缺水缺了一辈子的赳赳老秦人,现在是不是也在放声高歌?这次他们唱起的秦腔,一定也充满了勃勃生机吧?
电脑的声卡还在尽职尽责的播放着傅瀚晟对未来美好的幻想和憧憬,刘梦瑶低着头趴在桌子上,哭得几乎喘不上气来。
“谢谢,谢谢,谢谢......”她哭的嗓子都哑了,只知道不停的对直播间里的那些人说“谢谢”,除此之外她不知道自己还能说什么。
这些早就逝去的先烈们曾经为子孙后辈们做了那么多事,可悲的是他们之前根本不知道!
刘梦瑶虽然是陕西人,但是在看直播间之前,她从来没听说过泾惠渠,打从她记事以来,她就没有体会到缺水的滋味。虽然父母长辈们时常会告诫她节约用水,但是她家的水龙头无论什么时候打开都有水。
她从没想过在在几十年前,陕西曾经因为旱灾死了几百万人。她能拥有如今这么幸福的生活,是因为她的祖辈们足够幸运,可以熬过干旱、饥...荒和疫病,而那些不够幸运的人根本没有机会留下后代。
他们这一路走来,究竟忘记了多少东西?他们这些年轻人,理所应当的生活在太平盛世,理直气壮的昂首挺胸活着,他们不知道,也很难想象得到他们的先辈曾经多么屈辱的活。
多亏了直播间的出现,让那段早已埋进历史尘埃太久的故事重新大白天下,让子孙后代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