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五一章 拉下脸(第二更)(第1/2页)

作品:《寒门状元小说

沈溪这会儿已经顾不上朱厚照了。

既然熊孩子能从禁卫森严的紫禁城里出来,那就一定有办法回去。现在他要急着前往寿宁侯府赴宴,看看张氏兄弟会有什么手段。

沈溪赶赴寿宁侯府的时候,张氏兄弟正在侯府后堂商议事情。

张延龄对沈溪的芥蒂很深,能选择的话,他想将沈溪置于死地,但他知道,这次沈溪出征九死一生,甚至可说十死无生,没必要给自己惹一身骚。

“……兄长不会以为沈溪还有可能从西北回来吧?这节骨眼儿上他出塞等于是去送死,这顿践行宴其实可以省下来的!”

张延龄提及沈溪,言语间多有不屑,这两年他想方设法调查,逐渐意识到当初他被绑架的事多半跟沈溪有关,可惜的他拿不出证据来。在他的逻辑中,任何得罪他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沈溪也不例外。

张鹤龄对沈溪倒是颇为欣赏,道:“沈溪此子,多番为朝廷建功,年纪轻轻便为二品大员,只待太子登基,入阁可期。出则为良将,在朝则治学安民,如此良材,如今又要担负陛下重任领兵往西北,若能成功化解危局,回来后恐怕就会提前入阁或者担任六部堂官,此时不笼络更待何时?”

张延龄啧啧称奇:“兄长是否夸奖得太过了些?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入阁?六部堂官?他有那资格吗?”

“二弟,其实你有些事根本就不知道,沈溪奉调回京前,就曾有传闻,会以他为户部侍郎……此子在东南沿海用兵或许平庸了些,但在钱粮调度上却是一把好手。”

“陛下唯才是举,太子如今年少,若为太子储备人才,必会从年轻官员中选拔,在所有年轻人中,谁人能比沈溪更耀眼?”张鹤龄问道。

这下张延龄回答不出来了。

年轻官员中,的确以沈溪学术造诣和资历最深。

沈溪当初在被任命为东宫讲官时,皇帝培养沈溪为太子股肱之臣的用心已经昭然若揭,在张延龄看来,纯粹是沈溪自己作死,非要教给太子一些沉迷逸乐的东西,才会令皇帝不满,将其外调。

结果沈溪在外地办差,比在东宫更加出彩,短短几年间,沈溪便已成为封疆大吏,这次临危受命,若沈溪真的能跟张鹤龄所说那样,得胜归来,那功劳绝对顶天了,在文臣不封武爵的原则下,沈溪极有可能担任六部侍郎,又或者直接入阁。

虽然沈溪做不了一把手,但一个尚未二十岁的人就能把官做到这个份儿上,将来要成为首辅或者是六部尚书,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那兄长准备如何对他示好?”张延龄道,“这小子,油盐不进,但……似乎有些好色,年岁不大家中娇妻美妾倒是娶了不少,其中还有阁老的嫡长孙女为妾……那谢老儿实在不知廉耻,身为阁部,居然将自己的嫡长孙女送给沈溪为妾,自贬身价!”

“你懂什么?忘了当初父亲为了家族振兴,将几位姑姑跟姐姐嫁与朝臣为滕妾和续弦的事情了?”

张鹤龄提到当初张峦嫁女儿给徐琼这样的老家伙为侍妾,张延龄脸色很不好看,因为这是张家之耻,当时谁提到张家,不在背后悄悄议论这是个喜欢利用女人来谋取权位的落魄家族?

但张峦的联姻策略取得了很大成效,正是有这些姻亲帮忙,张氏之女才会顺利成为太子储妃,最后问鼎后冠,成为大明后宫之主。现在人们提起这件事,只会说张峦好眼光,好手段,口中羡慕不已,但暗中怎么想谁又知道呢?

张延龄面带羞惭之色:“大哥,这事还是别提了。”

张鹤龄道:“正是父亲隐忍,才铸就我张氏一门如今的辉煌,谢迁心中所想,大概也是如此。”

“谢氏一门在朝中虽后继有人,但能力有限,未来的成就高不了,绝对无法延续如今谢迁的辉煌。沈溪乃是朝廷新贵,谢迁将嫡系长孙女下嫁,就是利用联姻,巩固谢家的地位。”

“之前我一直不知,原来谢迁平日表现出来的深谋远虑,其实并非是他自己的见地,而来自于沈溪的谋划。他嫁一个小孙女,收获之大显而易见!”

谢迁以前绝不会承认他的见地来自于沈溪,但此番西北兵败,谢迁无计可施,不得已将沈溪献计等事项向皇帝坦诚,这也是弘治皇帝最终决定由沈溪临危受命的主要原因。如若不然,朱祐樘就会把谢迁送去西北领兵。

你谢老儿不是很有本事吗,有先见之明,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那这次就让你亲自上战场领兵!

谢迁自知一把老骨头去了西北纯属给鞑靼人送菜,只能将沈溪推出来顶缸。

“西北兵败,让一个毛头小子领着六千兵马前往,能起到多大作用?倒不如跟几十年前一样,守好京师,北夷再凶悍,最多也只是贪恋我大明财富,劫掠人畜财货后必然退去……可怜那沈溪小儿,此去只能暴尸荒野,白白为鞑靼人增添功绩!”

张延龄语气中多有不善。

张鹤龄虽然对沈溪非常欣赏,但他也没有因为外人喝斥弟弟,只是劝解道:“二弟,无论之前跟沈溪有何过节,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