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章 再起波澜(第1/2页)
作品:《一寸山河一寸血小说笔趣阁》这个春寒料峭的夜晚,在南同蒲铁路灵石县一带爆发愈演愈烈的大战,第一时间就被国军第二战区前敌指挥部获悉了。
当然,距离战斗打响还有数个小时的时候,军统山西站就已经将中央军391团与八路军徐旅二营的联合作战计划,通报给了二战区前敌指挥部。
彼时的第二战区,其实已经分成了两个部分:战区长官司令部转移到了晋西南的崇山峻岭当中,由司令长官阎锡山领导;战区前敌指挥部,则转移到了山西最南部的中条山内,由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卫立煌上将统帅。无需赘述,阎锡山带领的是晋军余部,卫立煌带的则是中央军余部。
前一时期,得知了中央军391团主力尚在晋中南敌占区的大榆树山一带游击坚持,二战区前敌指挥部既感意外也感欣慰;但由于当时391团电台毁坏殆尽,而一路败退到晋南的二战区前敌指挥部也更换了下属各中央军部队的电讯密码,因此前敌指挥部始终未能与391团取得直接联络,而是通过军统山西站活动于那一带的情报组的电台,实行讯息代转。
按照391团当时的情况上报,该团主力建制尚全,装备保存良好;于是,这多达千余人枪的一个精锐团,自此便在战区前敌指挥部那里挂了号。
一同挂号的还有十七军84师,这支非嫡系的中央军杂牌军正在沁源县一带游击,与391团一样都属于孤悬晋中南敌占区的队伍。
而除了这两支敌后部队之外,其余的中央军已经全部退守到以中条山为支撑的晋南地区,在山西的边缘苦苦支撑,随时面对着日军濑名师团主力以及下元师团一个支队的最后总攻。
也正是在这样的凶险背景下,二战区前敌指挥部突然收到了391团要在今夜前出南同蒲铁路线灵石县一带破袭作战的情报(情报中还提及391团将联合驻地附近的一支八路军小部队共同行动)。
这无疑将是一场提振军心士气的作战,如果破袭成功,会一举切断云集于运城、临汾的濑名师团主力的运输补给线,威胁整条南同蒲铁路的治安守备。从而令随时有可能总攻中条山防线的濑名师团产生后顾之忧,迟滞延缓其进攻的脚步。
因此,得到军统山西站转来的这份情报后,二战区前敌指挥部即刻对几个小时后开打的这场战斗,给予了严重关切。同时,他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游击于晋中南的另一支孤旅:十七军84师。该部目前驻防的地点位于沁源县,并与战区前敌指挥部保持有电台通讯联络。几经研谋,前敌指挥部最终做出了命令84师于当夜同时出击南同蒲铁路的决定,出击目标就选择在灵石县以南六十余里处的霍县。
战区前敌指挥部认为,灵石县与霍县同为南同蒲铁路线上的重镇,若能在今夜的战斗中双双对其打击,给日军赖以生存的铁路大动脉造成的震慑效果会更强烈。
命令被紧急下达了。十七军84师驻防的沁源县,在南同蒲铁路线霍县以东的百余里方位,沿途没有什么日伪军兵力的部署,因此前敌指挥部要求84师派出有力部队,天黑后秘密出动,午夜前后赶至霍县城下发起攻击,并破坏附近的同蒲铁路铁轨及沿线电话线。
接到命令的84师,决定派出麾下的一个主力团来执行此项任务。并且出于多种考虑,该师向战区前敌指挥部复电建议:可考虑动员位于平泉县的晋军独立12旅,同步出击铁道线上的韩信岭。韩信岭地处灵石县与霍县之间,若同步对其发动进攻,则可实现三箭齐发三点的攻击规模。
不过,这一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原因很简单,晋军独立12旅属于阎锡山长官的麾下,虽名义上同属第二战区,实际却不受卫立煌长官的节制。该部从负责镇守的丰店、文城防区一路溃逃之后,目前在晋中南的平泉县驻扎,与沁源县仅相隔几十里;据84师汇报,两军此前已取得有限联络,但交流甚少。
最终,84师出动了一个主力团,在当晚开始向西面的同蒲铁路线偃旗息鼓悄然进发。已经从战区前敌指挥部那里知道了调动晋军独立12旅无望,又无法与中央军391团取得联系,84师的这次行动就显得极为谨慎。师部旅部均告诫出击部队,可尽早抵达霍县城外,但务必认真侦查附近敌情后,才可攻击县城以及破坏铁轨、电话线。进攻选择午夜过后尽量晚的时间,一来,彼时391团应当已经先一步进攻灵石县;二来,可原地观望日军是否由晋南前方以及文城后方调动兵力驰援。
84师的出击部队,可谓很好地贯彻了长官的意志。他们悄然进抵霍县城外,在不可能听到六十里开外的灵石县是否有枪炮声响起的前提下,一个团的兵力足足于漆黑的旷野上趴伏了三个多小时,直到接近凌晨三时的时候,团指挥官才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霍县县城内日军的守备兵力与灵石县一样,只有一个步兵小队以及濑名师团辎重兵联队部署在这里的兵站人员。这一情报,在391团报送的作战计划中已经体现,故84师同样得以掌握。他们放心地出动了一个营来攻击霍县外城,另一个营破拆铁路和电话线杆,第三个营作为预备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