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停业整顿(第1/2页)

作品:《我能看见状态栏之类的小说

身为一家巨型企业的掌舵人,沈轻眉有足够的魄力,但也有足够的警惕心。对于孙宏斌突然提出的合作提议,沈轻眉当然不会轻易表态——既不同意,也不反对。这是一个成功商人必然应该有的素质。

沈轻眉不傻,医疗行业有多赚钱她可能比孙宏斌还清楚。毕竟宁远市的制药二厂就是她的产业。单纯销售药品,就已经让制药二厂成为了裕华集团旗下的重要现金流来源。如果能够布局整个医疗产业链而不单纯只是卖药,只怕裕华集团能赚的更多。

可是布局医疗产业链的难度实在有些高,甚至高的有些吓人。赚钱的生意谁不想做?可为什么民营机构却难以做出一片蓝海,只能往歪门邪道上去打主意。这就能从一个侧面证明,医疗产业链的入门门槛究竟有多高。

公立医院除了拥有众多高年资,经验丰富的医生,拥有大量新型的先进设备以外,他们拥有的最大助力,就是身后的相关高校。高校是向公立医院输送优秀人才,提供先进治疗方案和技术的主要来源。而这些优秀人才,这些先进的治疗方案和技术,却是基于国家提供的研究基金而诞生的。

产学合作在国内的发展并不太顺利,尤其是在民营产业和国家科研机构之间,天然存在一条沟通和合作的鸿沟。企业研发资金和国家科研基金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东西,在国家科研基金面前,企业研发资金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科研。而且企业研发资金所带来的研发压力和成果转移也让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心存疑虑。这实际上构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愿意接受企业资助研发的科研人员少,企业对于资助研发的条件更苛刻,而更苛刻的条件继续减少愿意接受资助的科研人员。

仅以药物研发为例,裕华集团能够拿出75亿美金投资给武田制药,但却不可能拿出75亿美金给制药二厂研发新药。制药二厂没有这个科研能力,国内没有敢张口要75亿美金进行新药研发的实验室,而裕华集团也不可能豪掷75亿美金去赌一种新药的研制。

外部没有科研合作,内部没有科研能力,自身没有花钱的胆量甚至连个花钱的渠道都没有。这就是民营医疗产业链的发展环境。

国内的民营医疗产业,尤其是民营医院和民营药企,几乎都在做存量博弈——我可以不发展,只要其他竞争对手比我死得更快,那我就能多活些日子。

沈轻眉在这短短几分钟里想了很多,她正在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分析孙宏斌的提议。而一旁的孙立恩脑子里则只有一个念头——终于可以去找造纸厂医院的麻烦了!

对于害群之马,同为行业内部人士的孙立恩出于本能的痛恨着。医生们被砍被杀的事情已经够多了,同行们不能也不应该在这种事情上再有什么负面消息。

扛不住啊!

·

·

·

这一顿饭,孙立恩吃的有些心不在焉。有客人到的时候需要怎么应对,这点孙立恩还是知道的。虽然心里很想马上就去造纸厂医院,但他还是耐着性子坐在饭桌前面,默默的吃着桌上的各式“农家菜”。说实话,菜色本身用料是上乘的,但这些菜的做法和调味就显得有些“家常”了。没有什么复杂的做法,没有什么精致的刀工。至少在孙立恩吃起来,这一桌子菜显得有些平淡了。

可沈轻眉吃的却非常开心。孙立恩能看得出来,她绝对不是礼貌性的表示开心。她头顶上的状态栏已经彻底暴露了沈轻眉的真实想法。

“好久没尝过这么有回忆的味道了。”结束用餐之后,沈轻眉微笑着用纸巾擦了擦嘴。“上一次我吃到这种味道,好像还是上学的时候。”

“为了这个味道,我可花了不少功夫。”孙宏斌笑道,“我们食堂招聘来的师傅以前都是专门做酒店大厨的。要他们做家常菜的味道反而有些难——就算只给最基本的材料,他们还是能把菜做出酒店里的味道。”

结束了欢迎宴,接下来就该办正事儿了。孙立恩正在琢磨自己到底找个什么借口离开比较好——反正厂子里的事情他是一窍不通,留下来也没有什么意义。却没想到自家老妈却提前替他想好了离开的借口。

王彩凤拽着儿子就到了一旁,“等会我让钱秘书带着你去造纸厂医院,你先去跟人家宣布一下停业整顿的消息。”看着孙立恩惊讶的面孔,王彩凤笑着继续说道,“你爹说了,既然咱们已经把医院这边都买下来了,不能马上改善,那就先停下来好好整顿一下。至少不能让他们再害人了。”

“那可是一家二甲医院,住院部怎么也得一两百张床位吧?”孙立恩皱着眉头问道,“这要是没有其他医院可以接收病人,这些患者怎么办?这大冷天的我把人都轰出去?”

“你没去他们住院部吧?”王彩凤摇了摇头,“等会钱秘书会带着社保局的工作人员一起过去的……”她叹了口气,“前些天我和你爸已经去过了,那边的住院部里就没有病人。可是他们却在社保系统里显示床位都住满了。”

孙立恩一听吓了一跳,“不会吧?”

“我跟你爹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