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652节(第2/3页)

作品:《早安三国打工人

“偏远菰芦之地,武夫未蒙朝廷教化,令使者受惊,孤必当严惩不贷。”

她上下打量一下他。

看着不到二十岁的青少年,身上却没有那种青少年应有的感觉。

……怎么说呢,她不知道历史上的诸葛亮年轻时啥样,或者说大家似乎都觉得诸葛亮生下来不仅应该头戴瑞士卷,手拿鹅毛扇,而且必定慈眉善目,一尺多长的胡须。但她是很熟悉这个在叔父身边长大的青少年,十几岁时他读书是很努力读书了,但蹦跶也是没少蹦跶的,在学宫里发表点惊世骇俗的言论,在人家的新书上勾勾抹抹涂涂画画,又或者觉得哪位大儒讲得没意思就溜了溜了,被捉回来还能大言不惭地表示自己读书从来不细读,看看大概意思就行。

……扯远了,总之就是,哪怕后世人心目中的小老头儿,十几岁时也是个正常青少年的模样。

孙权不是。

他头发乌黑,身材挺拔,皮肤光滑无暇,五官稚气未脱,但他的眼睛里藏着冰冷而苍老的东西。

他甚至一点也不像他的兄长,虽然他们长了肖似的五官,但他身上没有一点“好笑语”的特质,有的只是在权衡利弊的悬崖上走钢丝的谨慎和审视。

“今日之事,皆因孤御下不严所致,”他轻声说道,“孤当向乐陵侯告罪才是。”

她看看他。

“吴侯不必如此,”她说,“我亦是武人出身,他们忠君之心,勇武之志,我很佩服,一两句气话而已,我不会放在心上。”

“话虽如此,”诸葛亮突然接话,“但今日之事,事出有因,吴侯不可为其裹挟。”

孙权的脸上露出了一点吃惊的神情,目光在他们俩之间徘徊。

在他的想象中,他们的形象是完全反过来的。

在他没有见过陆廉前,已经听说了无数关于她的传闻。

她律己甚严,清素节约,宽仁爱民这些,他已经听得厌烦了,江东有降卒曾受她恩惠,解甲归田,他如何不知她的品行?

但人是会变的。

有些是主动变的,有些是被动变的。

她也许已经在这条向上不断攀登的长路上慢慢变了,毕竟黔首出身,位列县侯,有从龙之功,赏无可赏,封无可封,她的位置在有心人眼里已经越来越危险,而这种压力比孙权要面对的更大了许多。

她不变么?

也许她此刻仍然是不曾变的,但她出使吴地,乔装打扮,锦衣夜行,谁能说不是存了一鸣惊人之心,想以此震慑江东呢?

那她仍然应该是一个骄横跋扈的人,冷酷而决绝,将她这十几年战绩所转化成的威慑力压在他面前,迫他低头。

但一身戎服,坐在席子上望着他的陆廉,并不是他想象中手握权柄,立于万千白骨之上的统帅,尽管她长得很年轻,大有轻狂傲慢,睥睨天下的力量。

孙权再一次将目光转向了诸葛亮。

这是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相貌英俊,谈吐举止高雅优美,一进来便很得自己的好感。

——但他有一颗石头般冷硬的心,孙权想。

他这样想着,便微微点头,举起袖子在眼睛下轻轻擦拭。

“他们都跟随我父兄多年,看着我长大,便如我叔伯一般。”

陆廉下意识地转头看向诸葛亮。

她的眼睛里有很柔软的东西,很轻易就被他所打动了。如果她来谈判,这会是一个很容易对付的对手。

但诸葛亮在她的注视下没有开口,而是立刻起身,疾趋至他身边,轻轻地扶住他的手。

“破虏将军知人善用,讨逆将军才略绝异,才能聚敛这许多勇武之士,他们既不忘旧恩,来日吴侯入朝为官,为天子左右时,岂会冷落了他们呢?”诸葛亮笑道,“吴侯眼下踟蹰,岂不误了他们的前途?”

孙权抬眼看了看这个英伟的青年,并且又一次流出了眼泪。

“孔明先生之言,”他的声音里几乎带了一点抽抽噎噎,“令孤心中宽慰许多……”

这个人的心肠是真的冷硬,孙权想,语言和眼泪这些小手段骗不过,瞒不过,更打动不了他。

……可他这样年轻,又长年在青州做事,在刘备眼中应该是无名之辈啊。

……以陆廉这个眼力劲儿,也发现不了诸葛亮的另一面啊。

……所以那个酷爱编草席的老头儿到底是怎么想到给他派过来的?

刘备突然打了个喷嚏,连带着手里的手艺活也跟着比歪了。

他赶紧擦擦鼻子。

……这么久了,徐·州的农人都快要抛秧了,他们还没有回来。

……江东有漂亮的小郎君吗?江东孙策是很漂亮的,但他手下也有不少漂亮的小伙子呢!

这位主公的脑洞忽然飞了一下,立刻又飞回来了。

……有就有,领回来要愁也是张文远愁,作为主公,他最多也就是喊人过来喝酒吃饭时多加一双筷子。

刘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