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353节(第1/3页)

作品:《早安三国打工人笔趣阁

朝廷的表彰会成为一把火,这是后来人始料不及的一件事,毕竟士卒听不懂诏书那些文绉绉的词语。

但有人别有用心地翻译之后,讲给他们听。

“贵人们说,将军虽薄待士卒,但他忠于汉室,所以要奖赏他!”

“虽然咱们每日的饭食被克扣了,可是那些贵人开心了!”

“贵人?哪些贵人?”

“就是雒阳城中那些公卿啊!”

这些并州士兵低下头,看一眼自己手里变得清澈不少的麦粥,又看一眼比以往小了一圈的饼子,脸色渐渐变得阴沉。

但究竟是谁第一个将碗砸到地上,破口大骂的,他们已经记不起来了。

因为这场火被点燃之后,很快就越烧越大,直至震惊天下时,还是有人不敢相信,这场烧尽守护雒阳最后兵马的大火,竟然起源于朝廷一封无心的诏书。

第326章

第一个并州士兵站起来摔了碗,破口大骂时,并未得到所有士兵的响应。

张杨是个好人——士兵们原有这样朴素的认知,而且现在这样的世道,他们本来是很能忍耐的。

士兵中有人起身,去劝了那人几句,那人愤愤不平地坐下了。

粥是没有了,有人将自己那碗让给他,他也不吃。

大家又一次悄悄议论起来,偶尔有几个声音大些的,神情气愤的,待见到队率走过来时,又都赶紧将头缩起来了。

但到了第二天,第三天,营中的伙食依旧这样寒酸,士兵们不满的声音渐渐地也大了起来。

他们当中甚至有胆大妄为的,冲到了军官面前去嚷嚷。

“我们吃这样的饭食,哪有力气去操练!”

“一天有一顿饱饭也行啊!”

“去岁河内丰收,凭什么连饭也不让我们吃饱!”

“是我们守雒阳,还是那些西凉溃兵能守雒阳!”

偏将被他们这样围着,既不曾愤怒,也没有恐惧,而是脸上露出难色:

“大司马而今在孟津,粮草也在孟津,我们又有什么办法?”

“为何在孟津?”

“你岂不知,那些溃兵便被安置在孟津!”

“可大司马凭什么待他们那样好!凭什么朝廷那样看重他们!打了败仗,回来不受罚也就罢了,竟还抢我们的粮!”

有人在人群中不阴不阳地笑了一笑,“你们这些蠢人,以为自己是如何要紧不成?”

“……我们如何就不要紧了?”

“大司马为了能讨好公卿,饿你们几顿饭又如何!”那人冷笑道,“你们还敢反了不成!”

这样的激将法并不高明,但许多士兵连字也不识,本来就没什么脑子。

群情激奋之时,偏将撇了撇嘴,既未阻止,也未驳斥,而是悄悄地离开了。

最开始是某一伍,然后是某一队,某一营。

营中的军官刚开始还出来骂几句,后来索性便不理睬了,以至于消息终于传到孟津时,整支驻守野王的兵马已近哗变。

“为何如此?!”

洛水旁的这座孟津城曾被丁原下令放火烧过,尽管那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但烈火洗礼过的痕迹在这座荒凉的小城中无处不在。

大火将城中的阉人、商贾、工匠、仆役一并抹消,但其中还有些断壁残垣,甚至有几栋房屋修得十分结实,竟还挺过了这场灾难。

尽管街道、墙壁、屋顶,到处都散发着火烧火燎的焦糊味,但这里毕竟能遮风避雨,因此被张杨用来安置溃兵。

这些日子他的确是在这里,想要安抚这些溃兵,将他们整编为营,重新成为大汉的士兵。

因此听说野王士兵哗变,张杨是无论如何也预料不到的。

他猛地站起身,神情里满是无法置信的惊诧。

以河内之荒凉,想要安置这万余溃兵的确不易,他削减了士兵们的伙食也是事实,但他已经想尽一切办法,倾尽家产四处买粮了,他自己每日两餐,也不过清粥麦饼,并无其他!

杨丑上前一步,“大司马,事到如今,还是快快想办法要紧!”

“野王士兵既已哗变,大司马不可去,孟津人心未附,亦不可留,”眭固连忙抢过话头,

“大司马,为今之计,不如暂避温城,末将还有两千兵马驻守温城,可保忠心!待入城后,再传令将郡内各处兵马集结起来,便可弹压叛乱!”

他的思路十分清晰,温城守在野王与孟津之间,进一步可出兵野王,平定叛乱,退一步也可震慑孟津的新兵。士兵哗变,群龙无首,只要有忠心耿耿的本部兵马上前镇压,便可消弭了这场祸事。

如果说他的计谋有什么不足,大概只有一点:

有镇压,就会有伤亡。

杨丑看了他一眼,心里感觉很惊奇。

曹公帐下那位谋士,揣度人心思竟这样准!他竟能提前将眭固这条计谋和其中不足之处指出来!仿佛未卜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