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玉门关(第1/2页)
作品:《大明最后一个狠人全集》大军在嘉峪关休整了三天,继续往西北进军。
过了嘉峪关,没有铁路运输,路况不佳,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使得道路艰险了许多。
好在大明这些年在河西走廊大规模的修建官道和基础设施,但比之关内的路差太多了。
“今夕、今夕、今夕、今今夕,黄沙万里一片战斗声,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激昂的旋律声中,在行军鼓点的奏鸣下,一支浩浩荡荡的红色长龙正精神抖擞的往南而行。
扈从朱慈烺西征的是中军都督府的五万天武军,他们早两个月便出发了,在嘉峪关集结候驾,他们中有一半是骑兵,或是骑马步兵,这些年轻的军士全副武装,披坚执锐,一路唱着军歌,士气高昂。
“兄弟们,加把劲,日落之前赶到玉门关,我们就可以扎营歇息了!”
中军赞画官策马奔走,大声鼓动。
“虎!”
周围首先响彻一片暴喝声,紧接着,这条红色长龙中应诺声此起彼伏,中气十足!
听得将士们呼喝,龙辇中,朱慈烺露出满意的神情,对銮驾旁的吴忠道:“这些年轻将士的状态不错!”
吴忠笑呵呵道:“想当年,皇爷您统兵抵御鞑子,神机营和神枢营随驾,同是天子亲卫,天武军的年轻一代,比他们强多了!”
朱慈烺微笑点头,这一路上虽万分艰辛,但但纪律严明的天武军将士们,还是保持着有序的行进,没有出现逃兵的现象,就连汉王和昭阳公主两个皇家子弟,都坚持了下来。
天武军从嘉峪关出发,每天基本保持着六七十里的行军露出,短短数天,就走了三四百里的路程,而且无人掉队。
这种行军效率,比之二十年前所向无敌的天武军,也是不差的!
当然了,上一代的天武军全副甲胄,每个甲士身上的装备足有五六十斤重,全靠步行,是真正的精锐之师!
这一代的天武军都是身体素质非常优秀的青壮,他们没有甲胄负重少,除了参加过征日之战的部分人马,大多数还没有真正上过战场。
好在他们营养充足,体制底子强,长途行军并没有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
能随驾西征的,这些新兵们都深感荣幸,一路行军唱歌,士气始终保持。
朱慈烺透过帘子看着天色,传下命令道:“让汉王率骑兵与各部炊事车快马先行,马步军随后跟上,余者人马也要加快步伐,一个时辰内到达玉门关,全军吃饭休整!”
长途行军之时,吃饭的家伙先行,这是天武军的老传统了,为的是让骑兵的战马可以早点歇息,步军一到,也能吃上现成饭,避免士兵在寒风中喝西北风,忍受难熬的等饭之苦。
吴忠刚准备去传旨,只听朱慈烺又道:“吴大伴,你去把昭阳公主叫过来,与朕同坐龙辇。”
闻言,吴忠老怀欣慰。
他是看着皇子皇女们长大的,在这般恶劣的天气环境中行军,特别还是一位公主,吴忠很是心疼。
朱慈烺命令下达后,大军明显加快了步伐,激昂的歌声中,征西大军滚滚向前而去。
......
出了嘉峪关十日后,大军过了敦煌行至玉门关。
趁着军队休整,徐明武兴步走向关楼,近距离观摩这座历史中享有盛名的著名关隘。
然而哪里还有什么城楼,整个玉门关就是一座黄土垒高的城墙,孤独的立于戈壁之中。
上了土城头,徐明武用望远镜举目看去,眼中的景象除了荒芜还是荒芜。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这里曾是汉朝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唐军与北匈奴也曾多次在玉门关大战。
然到了北宋时期,西夏国主李元昊率大军攻占河西走廊,玉门关失去了军事价值,自此从史籍上销声匿迹了,自此日渐荒凉,被遗忘,终被废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徐明武下意识地想到这首诗,在心里默念着,顺便感慨一番历史的沧海桑田。
忽然,身后传来一道略微装逼的声音:“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徐明武转身望去,发现汉王朱和墿不知不觉站在了他的身后,还有几个年轻的将领。
徐明武刚准备行礼,却见这位汉王殿下摆了摆手,面露微笑道:“此番我们随驾出征,明武兄弟是不是也有如此心情,不破沙俄不回京师?”
徐明武笑笑道:“不破毛子,何以能回?”
朱和墿微微点头,负手而立,看向远处的大戈壁,意气风发道:“我大明王师所过之处,无论是多么强大的敌人,都将在我们的铁蹄下灰飞烟灭!”
徐明武也有同感,望向苍茫大漠,中气十足:“国遇战事,作为皇明军校的学生,为国出征是我们的本分,只有杀敌立功,我们才不枉此行!区区毛子十万之人,如何会是我强明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