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节 君前对奏(2)(第2/3页)

作品:《我要做门阀介绍

赶出去了。

张越俯首在地,拜道:“臣闻之,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故守一而不变者,未睹治之至也!故臣当持砥砺之心,奋勇而前,为汉制法,宣陛下之义,明臣子之节……”

天子听着,脸色终于露出了笑容来,道:“卿请继续……”

张越一听,就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他方才所说的这一段话,其实通俗的来讲,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臣觉得,大汉应该高举改革、革新的旗帜,继续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如此则天命永在,国运长存。

“臣前时曾奏《王命论》以献陛下,臣以为天命在汉,此早定之事,汉之兴乃顺承天意民心,陛下圣君临位,和阴阳,布圣德,嘉于四海,泽被苍生,天下糜不承德,若能秉政持善,则汉祚万万世……”这个时候,张越自然毫不客气的将从前埋下的伏笔挖了出来,那篇《王命论》就是为今天准备的!

听到这里,天子坐直了身体,郑重的道:“爱卿请为朕详论,何以国祚万万世之法……”

于他而言,当年信了董仲舒的邪,扶持了公羊学派,本以为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该不会包藏什么坏心思。

哪成想……

真是悔不当初!

更让他无奈的是,公羊学派上台后,和法家搞起了儒皮法骨事业,而且搞得有声有色。

令他有些无从下嘴。

更要命的是,随着时间推移,公羊思想渐渐兴盛和制霸天下。

搞到现在,连他也不敢说可以轻松的铲除这个学派的影响了。

投鼠忌器之下,也就只能尝试着和公羊学派沟通,希望他们别给自己添乱了。

好在,如今,在对匈奴战争的情况下,公羊学派勉强还能压制住他们内心蠢蠢欲动的那些缓则想法。

还能继续团结在他的旗帜下,驱逐匈奴,建立一个新世界,开创一个新时代。

但问题是——匈奴灭亡以后呢?

所以,他迫切的需要找到一个新的思想,一个新的理论来支撑汉室王朝。

张越见着,连忙再拜。

公羊思想发展到今天,其实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候了。

再不变革,或者说妥协。

公羊学派的学者,自己就能把自己玩死!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西汉王朝在灭亡的前夜,刚好攀升到了古代封建王朝的极盛时期!

按照汉书记载‘百姓訾富虽不及文景,然天下户口最盛矣’

强盛到什么地步呢?

在哀平年间,西汉王朝最后统计全国土地、户口的数据显示当时,全天下共有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六顷,有户千两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人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

后世的章太炎认为西汉末年‘家给人足,天下艾安。’

霓虹的汉史研究者内藤湖南甚至认为西汉晚年,民政正常进行,人民安居乐业。

但就在这样强盛的王朝鼎盛之时,西汉王朝却轰然倒塌。

王莽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篡取了西汉王朝的果实。

而且,除了少数人和匈奴人反对,连刘氏宗室都闭上了嘴巴,接受了这个现实。

以至于王夫之叹道:莽之篡如是其速者,合天下以奉篡!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在一个封建王朝已经天下无敌,内无大的内患,至于外忧?

连匈奴人都已经跪下喊爸爸了。

举世之中,汉家拔剑四顾心茫然,只想高唱一首无敌是多么寂寞。

然而,西汉王朝,还是迅速的,忽然的,立刻灭亡。

甚至没有流血就实现了政权更替。

王莽篡汉,天下一片欢腾,当时的士大夫和天下人甚至都觉得——俺们终于有救了!

在向前推一点,当王莽宣布自己拒绝接受汉天子赐给他的新野封地时,总计有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书当时的王太后,一定要王莽接受这个恩赐,不然他们就去北阙绝食抗议!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前张越不知道,但现在他很清楚。

因为……

公羊学派从来就不相信有什么千年不变的制度和万世不易的王朝。

董仲舒老早就说了——从变从义,一以奉人!

更可怕的是,公羊学派的学者,充满了激情和对他们理想的追求。

为了心里的理想和梦中的追求,他们可以舍弃一切,包括他们的生命。

而他们理想,最重要的一条叫做‘致太平!’

看清楚了,是致太平!

连小康和温饱,也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他们要求的是一个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人民安居乐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世界。

他们追求是一个人民道德修养和水平都极高,几乎比肩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

特别是年轻人和少壮派们,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