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节 东门市游记(第3/3页)

作品:《临高启明wiki灰机

。李洛由看得入神,但是没看明白这是在干什么。

“这是在收钱。”管事的说,“钱要收到这个抽屉里。”

李洛由不知道这样做得意义何在,问管事的,管事的也不知道。不过澳洲人似乎很喜欢用这个东西,但凡收钱都用这会弹出抽屉的箱子。

柜台之外,又有女伙计站在中庭各处,看到有呆立不知如何是好的顾客,便上去招呼,指引顾客购物看货的方向。

“真是,真是,”顾葆成年轻,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脸都红了,“不是个正经的地方。”

“这也算一种生意经。”李洛由倒不这么看,“没有真金白银能赚钱的货色,光用几个女人有什么用处?”

“这铺子的掌事的就是个女澳洲人,所以店里伙计全用女子。”管事的饶有趣味的插话道。

“哦?这倒是位奇女子了。”

“谁说不是!”管事的当新闻一般说,“这位老太太很厉害!做买卖的主意一个胜过一个,您看这店铺,从造房子,选伙计到立店规……全是出自她的手笔。”

“有机会倒要见上一见。”李洛由说。

店铺里不设柜台,只有一个个的镶嵌着玻璃的百宝架,上面陈列着各色货物,看得到,摸不着。每件货物旁都标注着一张硬卡纸,上面写着价格,李洛由看了下,一共有三种价格,零售、整件和整批。最后还有一个“量大”,写着“面议”。

各种货样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仔细看来大多数是日用百货和本地土产。和李洛由的猜测一样:所谓的澳洲货其实就是临高货。合作社大约是以批发为主,

顾客就在这些百宝架前选货,看中了,女伙计当场开票,顾客拿票到中间的柜台上去付钱,换一张小票,往后走去,不知是何花样?

“这里的规矩是这样,”管事的为他解释,“前面看样付钱开票,到后面凭票取货。”

夸克问:“只有货样,取到的货色和货样不合,怎么办?”

“这个绝不可能。这里的货色最讲究货真价实。”管事的说:“澳洲货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货色的成色完全一样,货样是什么样子,货物就是什么样的。就算有点差别也在毫厘之间。”

他随后又问了个问题:“这标价里的‘元’是什么?我见收钱似乎不用银子和铜钱。”

“用得是流通券。”

听得管事的说了什么是流通券,又看了流通券的实样之后,李洛由陷入了沉思。今天的所见所闻给他的惊奇震撼甚多,但是都比不上流通券这种东西。

李洛由不是经济学家,不懂什么叫货币经济学。但是以他商人的头脑,不会不理解纸币的推广难度和一旦推广成功之后带来的巨大好处。

整个明代对铸钱不甚重视,民间苦于钱币匮乏,流通不便。因此私铸小钱劣钱泛滥,官府也不禁。与流通券类似的代币也有地方使用,但是没有用到如此的规模,而且从管事的口中知道,澳洲人对流通券的使用兑换都有一套严密的制度,还专设了一家粮行来管理,这些做法绝非一般的解决钱币不足的权宜之计。

澳洲人费尽心机在这里推广流通券,这个手笔哪里是屯居贸易那么简单。李洛由的心中又多了一层疑惑。

合作社的二层还是各种玻璃展示架,三层却是一个个的小房间,都关着门。偶然也有人出入。管事的说若是有大买卖,伙计便会把人请到这小房间里来,奉上烟茶,自然有人和你慢慢细谈。

“……我们掌柜的也在这里做过买卖。”

“杨老爷也在这里进货?”

“不,是卖货。”

原来这合作社不仅销售批发各种澳洲货,也从本地进货。润世堂大量制造的“梅苏丸”、“秘制陈皮”、“荷叶茶”、“枯草茶”、“炖肉香料”之类也有一部分是通过这里销售出去的。

过去的中药店里有许多这样即不算药又是药的东西出售,在业务中不占大头。药店也不图靠这个赚钱,主要是为了拉拢与本地顾客的关系。所以价格不高,百姓居家用着也方便,很受欢迎。刘三对这块业务相当重视,认为这些产品在广大农村市场有很大的销路,所以大量制造,统一包装发卖。这上面赚取的利润虽然有限,但是在打牌子上却有奇效。(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