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口碑扩散(求订阅!)(第2/3页)
作品:《《我的导演时代》小说阅读》,他第一部电影刚上线,我是最早看过的,后来《大白鲨》我也一秒钟不差就等着了,这次《生死频率》也是京城第一场点映,我大清早就来买票了,说起来我也算是李谦最早的粉丝了。”
旁边女朋友有些奇怪,“吕超,你不是晚上来的时候买的吗。”
说完,脸色一变,“好啊,你早就打算看这部电影了是吧,还说陪我来看《投名状》,路上一个劲的又说别人都说《投名状》太黑暗太压抑,看了会难受,原来你根本就没想陪我看电影。”
吕超连忙道,“没有没有,真是下午来的时候买的票,你不是看着我买的吗。”
李谦摇摇头,看他们俩有吵起来的迹象,挽着佟莉雅快步离开了。
还没走远,好像听到真的吵起来了。
鲁迅说过,做人要诚实,不能吹牛,古人诚不我欺。
不过,自己竟然有粉丝了,看样子还是个能为了自己电影去忽悠女朋友的粉丝。
铁粉啊!
......
同一个时间,在京城、魔都、羊城、深镇等一二三线城市,《生死频率》同时进行了60场点映。
光羡在全国各地的地推人员也有不到90个,抽了60个人负责电影拷贝,每个人配两个个保安,都来自不同的保安公司。
一份拷贝五盘,三个人全程分开保管,把意外降到最低。
也只能保证六天周末晚上,每晚点映60场,多了就照顾不过来了。
六天就是360场,场次也不算少了,最起码在国内算是最大规模的电影。
虽然可以每晚同一个城市跑两三家电影院,不过360场也够了,场次越多,风险越大。
而且也能营造出一种饥饿效应,等口碑扩散之后,其他想看的观众看不到,就会更加期待。
60场点映之后,第二天李谦在网上看了一下,零星找到了几个观众提及这部电影。
毕竟就算每场都有70个观众,60场也才4200个人看过电影,放在国内这个人口基数上,基本没有什么声响。
15号又在全国进行了60场点映,可能因为放假的原因,再加上之前也放了60场,在几个大点的论坛开始出现了关于《生死频率》的帖子。
16号周末再次点映60场,三天点映180场,超过一万五千多人看了这部电影,再加上光羡的宣传从昨天就正式开始大规模铺开了,第一则预告片发布会,海报也出现在了各大城市,终于在网上多了些讨论。
“你们看了《生死频率》吗,《大白鲨》的导演拍的,挺好看的,结局太暖心了。”
“《生死频率》?我记得这部电影,不过不是很月底上映吗?”
“点映啊,你们不知道?我们这三天点映了三场。”
“我去,我昨天还去了电影院,怎么没看到。”
“太好看了,本来看了《投名状》压抑的要死,又去看了《生死频率》,心情立马就舒服多了。”
“我去,楼上跟我一样,《投名状》拍的什么东西,我带儿子去看的,把我儿子吓哭了,就带着他跑了隔壁厅,正好在放《生死频率》,不过可惜前面有点没看到。”
“是啊,结局太暖心了,我一开始还以为会是悲剧结尾呢。”
“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不要被片名蒙蔽了,这其实是一部治愈系的电影。”
“说下剧情啊,到底是不是科幻片啊?”
“算是吧,科幻、悬疑、犯罪都有。”
“剧透一下,邓朝演2007年的儿子,张翰宇演1987年的父亲,2007年的张翰宇20年前就死了,邓朝通过无线电联系到了1987年的张翰宇,救了他,然后又救了他妈妈,她妈妈在2007年本来没死的,不过因为救了他87年的爸爸,导致87年的妈妈死了,最后全都得救了,把连环杀人案凶手给干掉了。”
“我去,兄弟你搁这说绕口令呢,这剧透不合格啊。”
“楼上的小学语文是数学老师教的吧,这点简单的逻辑都讲不清。”
......
接下来的星期一,虽然没有点映了,不过关于《生死频率》的小规模讨论依然还在。
而且李谦带着剧组在江浙电视台录了档节目,也开播了,其他的宣传光羡也全都跟上,《生死频率》开始慢慢地有了点热度。
正巧《投名状》也开始出现一些不河蟹的声音,网上多了不少的负面评价,也给《生死频率》提供了生长空间。
星期一,一篇标题为“看了《投名状》,再去看《生死频率》,治愈你压抑的心情!”的新闻进入了大众的视线。
捆绑营销,永远是最粗暴有效的方式。
《投名状》作为当下最火的电影,这种带有贬低对方,抬高自己的新闻,当然卖点十足。
新闻内容大概就是那个影评人看完《投名状》之后太压抑,看了心里太难受,偶然去看了《生死频率》,然后被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