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出塞(第1/2页)
作品:《大唐第一军火商完整版》没错路承现在的计划就和汉代的霍去病一样,采取的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斩首策略。
可以说霍去病就是特种部队执行斩首任务的先驱。
现在路承也是打算效仿先贤。突厥不是喜欢集结大军来到大唐掳掠人口抢劫钱财吗?那么路承现在就以其人之道还施,以其人之身。
而且突厥可比大唐好抢多了,突厥深入到大堂之后,对于城池他们的办法也不是特别多,也只能是抢劫村子,在面临突厥袭击的时候,大唐只要坚壁清野。损失也不会太大。
只不过有时候有些村子地处太过于偏远了,消息来不及通知的。
所以每次突厥入侵的话,造成的损失起码也是祸及几万百姓左右的程度。
尤其对于地处边界的这些百姓来讲的话,每一次突厥入侵带来的都不光光是财产的损失,如果仅仅是财产损失的话,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还是挺强的,但是每一次不光是家里的粮食和家禽被抢走,一些值钱的东西被抢走,自己的妻子女儿也会被抢走。
青壮劳力也会被掳劫回到草原去当做奴隶。
对于那些世世代代生活在边界土地上的老百姓来讲的话,这真是灭顶之灾。只不过这个时候的老百姓总是有一种故土难离的情结,就算一遍一遍的遭受这种灾难,他们还是会在那些地方开枝散叶,继续辛勤的劳作。
而且就算离开那里,搬到稍远一些的地方。在对于没有城池保护的地方,突厥人也可以肆无忌惮。
根据史书记载,突厥最远曾经到达过河南。
所以对于突厥来讲的话,要么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要么就是用其他的方式来对付他们,比如说和亲。
开放贸易让突厥平时需要抢劫才能得到的东西,现在不需要抢就可以得到了。双边贸易对双边来讲的话都很赚,对于大唐来讲的话,食盐、茶叶等等突厥急需的用品根本不值钱。
而且换来的牛羊马匹,对于大唐来讲的话非常的划算。
互惠互利。
但是很显然现在这一点行不通,现在突厥的胃口可大的很。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现在突厥的内部非常的不稳定,颉利可汗也是急需发动战争来进一步巩固他的权势。
发动战争对于颉利可汗来讲,有这三个明显的好处,第一可以让那些不听话的部落去送死,削弱他们的势力,第二,通过打胜仗来巩固他的权势。第三,通过抢劫物资努力和女人来,让部下维持比较高的士气。
一举三得,反正在秋高马肥的时候,突厥的战士们闲着也是闲着。
现在的大唐犹如一个天赋异禀的婴儿,虽然他的资质非常好,但是现在还没长成,跟突厥打起来的话,并不是他的对手。
所以一直要隐忍到贞观十年才有能力对突厥进行战争。那时候卫国公李靖也直接是把突厥给灭掉了。
只不过现在大唐还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用来和突厥人对抗,而现在突厥的内部也没有像贞观十年那时变得四分五裂,他们的力量还是挺强大的。
然而这一切在路承的到来之后,变成了有逆转的可能。
毕竟不管怎么说,路承也是个挂逼。挂逼不欺负别人就不错了,还能让别人欺负了?
已经来到了雁门关,雁门关在卫国公李靖到来之后也是紧闭关门坚壁清野,把附近村子里的老百姓全部都收容到关内。
突厥人即使想抢劫也找不到人选。
这时候给突厥人摆下的选择只有两条,一是强行攻关,二是绕过雁门关直奔关中地区。
突厥人都是马上的战士,对于攻城来讲的话他们并不擅长,野战才是他们的王牌。所以突厥人攻城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就和上次二十万人叩关一样,也是浩浩荡荡的直接杀到了长安。
这一次他们行走的路线应该差不多。
只不过这一次颉利可汗,应该不会把军队再带到长安城下了。
他们应该是以抢劫为主。
不过这一切跟路承的计划没有丝毫的冲突之处。
路承是不管你怎么变化,他都按原计划来行动。
于是路承带着薛仁贵这一百多人,顺利的就直接进入到了草原。这时候的草原可和以前路承在电视上看到的不一样。
以前看到的所谓的草原草,最多也只到鞋子上面,看上去就像是修剪过的草坪一样,而这时候的草原。
草长的几乎快有人那么高了。
古有诗云风吹草低现牛羊。如果不是草长这么高的话,怎么会需要风来把草吹低才会把牛羊给现出来呢。
这么一来的话,其实对于路承他们的行动还是比较有利的。
因为这样的话也是比较方便他们隐藏行踪。而且路承早就把他的昆虫飞行器放出去了。分别以前后左右四个方向飞出去老远。
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路承早就可以从自己太阳镜上的镜框监视器上得到消息。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