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更(第1/2页)

作品:《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笔趣阁小说

是啊,钱不够就再挣呗。

烤炉房。

宋茯苓穿着做蛋糕时的工作服,长发全部盘起,头戴粉色小布巾,将额前碎发裹的严严实实,摇起了固定在桌角的打蛋器。

才摇两下,蛋清就出现了鱼眼大泡。

二丫站在一侧,向打蛋器里加细砂糖。

宋茯苓接着又摇了几下打蛋器,泡沫开始变得细腻起来,二丫第二次加糖。

继续摇,继续打发,泡沫以肉眼可见的变化,变得越来越细腻,越来越有了“奶油”样。

直打到宋茯苓拿起桌边用来搅拌的木勺,舀起一勺,又故意将勺倾斜,似是想让“膏状奶油”甩下来,可是打发好的蛋清就是不掉。

“看见没,这东西就这么摇。”

烤炉房里的新老师傅们,互相你瞅我、我看你,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感叹这个东西真神奇。

又一起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

终于不用遭罪了,不用一见到鸡蛋就打怵了,为自己以后能省时省力而开心不已。

没一会儿,烤炉房里的各大炉子就火光大旺。

一盘又一盘面点,送进了“烤箱。”

二丫领着新师傅,细心指导怎样用擀面杖将新出锅的夹心蛋卷卷起来。

李秀在一片忙碌中问何氏:“大嫂,你那里出锅还需要多久。”

宋茯苓的大伯母瞄了一眼自个桌角摆放的沙漏,“马上。”

“那我打蛋给你带出来一份,好。”

桃花隔着几张桌喊道:“秀婶子,给我也带出两锅的,我这也马上就拌好。”说着话,急忙端盆去存放牛奶的地方,用葫芦水瓢,小心舀出两半瓢牛奶。

慢慢的,两间烤炉房的香气传了出去。

捡石头回来的汉子们,才走到家门口就能闻到。

房子破啊,透风,四处漏香味。

汉子们一边闻着香味,一边将一爬犁又一爬犁的石头堆放在院子的西南角。

他们眼下已经捡了四个小山那么高的石头了。

都是山上的大石头,长年累月,有泥土冲刷下来的,有自然脱落下来的。

捡到什么程度了呢。

再捡就得往更远的山边走了,附近的已经捡没了。

日日出去捡,捡了这么多,但却仍然不够。

因为他们需要盖好多好多间的石头房子。

要用石头和土坯子,赶明搭一间能养一百多头猪的猪圈,得建至少二百多平方到三百平方左右。

需要用大量的石头搭牛圈。

牛圈更需要大型的,将来要盖的比猪圈大的多。

别看他们目前多数是奶牛,以及马老太那两只拉车的牛。

王婆子和宋阿爷的大儿媳已经在葭县四处看牛了,不定哪天就推车换牛车。

她们的牛,将来需要安置吧。

等开春,他们大伙,更是要买很多很多头帮他们种地的牛。

更何况,他们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将路上扔的那些攒了一辈子银钱才置办上的牲口,赶明再重新买回来。赶明争取家家户户都有下地能干活、出门能代步的牲口。

所以说,以上,他们大家伙需要攒大量的石头,闲下来就去捡,走多远的道也要一日日往回拽,一日日积攒起来,等到了开春时,就会省事得多。

“会议室”里。

负责煮饭的妇女,掀开门帘子,嗅嗅鼻子,回头笑道:

“看来那搅蛋的真好使,你们闻闻,才几时,香味就飘出来了,往常这时候烤炉房那些人还在打蛋呢。苦着脸打,早起遇见一个个都蔫头耷脑进去,这回可下不用费劲了。”

有妇女接话道:“依我说,马婶子是真仁义。就为了让那些人省事,竟买回那么大个家伙。那么两大块铁,只铁就得多少银钱?为了让那些人省力,也是操碎了心,宁可花那么多钱,去哪去她那样的仁义人。”

没错,马老太没说她没花钱。

也只有几个人晓得,是陆畔亲手做的。

在老太太看来,这些都是人情,将来不得她或者三儿还?

既然是她们家人还人情,凭啥不让蛋糕房里的“师傅们”领情。

她还给特意训话来着,说:“你瞅瞅,我为了你们,真是下了血本,你们不好好干活,对得起我不?”

一副你们必须要对我感天动地的样子。

当时,烤炉房里的一众人,确实真心诚意感谢来着:感谢马队长,感谢总监,感谢你俩人竟为了心疼俺们花大价钱。

要知道,有了打蛋器,不但省力,而且她们也能多做几锅。

多做就代表着往后每日能多挣银钱,咋会不感谢呢。

有妇女瞅了瞅陪在她身边干活的闺女:

“也不知赶明烤炉房再缺人,俺家妮子有没有那福气进去。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日日在里头干些细致活,小手都能变细发。还给发头巾子和围裙,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