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上位(月票加更)(第1/2页)

作品:《从1983开始爱笔楼

李沐对许非都有点条件反射了,既盼他说话,又怕他说话。

而此刻,从他嘴里吐出承包二字,气氛顿时变得微妙。大家知道承包鱼塘,承包田地,承包工厂生产,真没听过承包电视剧的。

李沐拧着眉,无奈且无奈的看了看他,“过会我们私下谈,还有别的事儿么?”

“没了。”

“没了。”

“那散会。”

各自散去,俩人回到主任办公室,门一关。

“说说吧,又搞什么幺蛾子?”

“主任,这可不是幺蛾子,一本正经的。”

许非狗腿的给倒了杯茶水,笑道:“您把项目给我,剩下什么都不用管,完了我把一部作品献给您。”

“还献给我,我又不四十周年!”

李沐没好气的喝了口水,“你资金怎么弄?”

“拉广告。”

“人员呢?”

“外头找。”

“场地呢?”

“自己租。”

“那你何必呢?”

“嘿嘿,您知道……”

李沐不说话了,自己还真知道,不就是想要一部戏的主导权么?

他没在一线工作,不甚清楚,但也有所耳闻,《胡同人家》基本是对方一手搞起来的,连尤晓刚都不好使。

老实说,他乐于看到年轻人成长,可这个成长速度太可怕了。

第一年挂着美术的名,干着副导演的活;第二年挂着副导演的名,干着导演的活;第三年又要承包……

而同时他又很相信许非,这个年轻人入职以来,就不断带来惊喜。有中心的,有台里的,连对港交流都是人家提的。

他喝了半缸子茶水,道:“你的意思是,不用单位的人?”

“用也行啊,我自己包圆了,让大家怎么想?”

“呵,你还懂点事理,那你刚才……”

“这就是矛盾。按理说,承包都交给我,单位一切不管,但不能真这么干。就算您同意,大家也不同意,我准保被举报。”

许非刚才是拆墙,现在是开窗,“所以我想做制片人,资金单位出一部分,我拉一部分,人员尽量用单位的,缺口再从外面找。”

“你不想做导演?”李沐奇怪。

“这戏的导演不重要,也照顾不了全局。”

“那你想找谁做?”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呗。”

“我考虑考虑。”

李沐坐在椅子上沉吟,许非也没走。过了一会,他才似忽然想起来,“对了,这是交流周的初步安排,你看看。”

许非接过一张行程表,上写:京港影视文化艺术交流周。

活动时间:4月5日-12日。

主办单位: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京城电视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

活动宗旨:邀请香港杰出的文艺工作者,通过开展深入对话、影视座谈等活动,促进两地影视艺术的发展与合作。

港方人员:亚洲电视部分高层、演员、技术人员,徐晓明团队数人,袁家班数人。

没了?

没了。

许非一看港方人员,就晓得对方没咋重视,来也是碍于情面,或者推销电视剧的。

不过有徐晓明就行,袁家班更是惊喜。

再看日程安排,中规中矩,多是座谈会、记者见面会、观众见面会。而《末代皇帝》和《胡同人家》的座谈,定在了4月9日。

…………

李沐确实考虑了几天,就在想许非的步子会不会太大?

后来琢磨琢磨,他干什么貌似都游刃有余。而如果不交给他,这小子立了如此多的功劳,却要被资历压制,怕是会心凉情薄了。

几天后,中心宣布由许非担任《胡同人家》的制片人,经费还是60万,各出一半,成品不少于40集。

制片人跟制片主任不同,后者带了主任俩字,好像很牛逼,实则是管后勤的,制片人才负责全局。

大家心情复杂,和和气气的局面终于有点瓷器店的样子。

一方面没人质疑他的能力,拿第一部说,剧本、演员、拍摄他都是核心人物,除了没参与后期。

但另一方面,许非实在太年轻,某些人没脸皮在一个后生手下听命。

他这次可是挂实衔。

许老师不急,在自己办公桌坐着,颇有姜子牙钓鱼的架势。

第一个来找的很意外,陈彦民。

俩人岁数差不多,陈彦民略大几岁,开诚布公,“小许,我想做这剧的导演。”

“陈哥,导演可不好做啊。”许非笑道。

“没关系,我经验不多,正好磨练磨练,而且咱俩的路子挺合得来。”

这话倒没错,能写出《黑楼孤魂》的编剧肯定是个好导演,他意识确实超前,后来年纪大了才变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