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李渊醒来(第1/2页)
作品:《大唐闲散王爷李元景》只是裴淑贞手掌中放着许多酵子,她一动,酵子就会洒,并且裴淑贞也不想挣脱李元景的手,于是就让李元景抓着。
李元景闻过了、尝过了酵子,他依然拉着裴淑贞的手不松开,看着裴淑贞说:
“淑贞,你辛苦了!
这酵子做得非常好,谢谢你!”
原本裴淑贞的脸就红了,又被李元锦这么一看,实在不好意思了,她就挣脱了李元景的手,低声对李元景说:
“没什么,这方法都是你教的,我只不过指挥下人们把这酒曲、酵子制作出来了,如果没有你教,根本不可能制作出来这酒曲、酵子。”
李元景对裴淑贞说:
“虽然我说了方法,但这一段时间我很忙,根本没有时间过来看看,能把这酒曲、酵子做出来,还是你聪明、有能力,人们都说淑贞你是大唐最聪明、最淑贞、最美丽、最有才气的女子,父皇和裴大人把你指婚给我,实在是我的福气!”
裴淑贞飞速地看了李元景一眼,又垂下眼睑说:
“我算什么聪明、有才气?
比起赵王殿下,我愚蠢得很,赵王殿下才是最聪明、最有才气、最了不起的人!”
李元景听裴淑贞这样评价他,心中非常高兴:
裴淑贞这样评价他,那就说明裴淑贞已经完全认可了他,能获得美人心,实在是天下最幸福的事。
李元景正和裴淑贞卿卿我我,甜甜蜜蜜、幸福快乐地说话,一名侍卫过来向李元景禀报,说李世民、长孙皇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来看酒曲、酵子。
李元景、裴淑贞听了,赶紧迎接出来。
李世民看见李元景,非常高兴地问李元景:
“六弟,听裴爱卿说你制作出来了酒曲、酵子,这酒曲酿酒能提高酒的产量、酿的酒口味儿特别纯正、好喝,用酵子蒸馒头蒸出的馒头蓬松、香甜,同样一斤面,能多蒸出一半馒头,是真的吗?
同样一斤面,怎么可能能多蒸出一半馒头?
如果一斤面能多蒸出一半馒头,那能节省多少粮食啊,能令多少大唐百姓少饿死、少挨饿啊!
如果一斤面真的能多蒸出一半馒头,那六弟为大唐百姓做了一件怎样了不起的大功劳啊!”
李元景听了就告诉李世民,这酒曲、酵子,主要是裴寂、裴淑贞做出来的,他只不过是指点了一下做的方法。
用这酒曲酿酒,比起用酸汤,确实能提高酒的产量,使酒的口味更加纯正、好喝。
用酵子蒸馒头,可以令馒头变得非常蓬松、香甜,比起不用酵子蒸出的硬饼,用酵子一斤面确实可以多蒸出一半的馒头。
只不过,这能多蒸出一半馒头,是因为酵子使馒头变得蓬松了,面还是一斤面,吃用酵子蒸出的馒头,稍微能节省一些,但节省不了一半。
李世民说:
“即使节省不了一半,能节省一点也是好的。
大唐这么多人,一个人节省一点,合起来就能节省许多。
六弟,裴爱卿说你今晚就能蒸出馒头,你赶快把馒头蒸出来,让二哥看看、尝尝。
这真的是一件大好事,六弟真的太聪明了!”
李世民又对裴寂、裴淑贞说:
“裴爱卿,小淑贞,你们两个辛苦了!
你们为朕、为朝廷和大唐民众所做的事情,朕都看着呢。
等我回宫了,就正式赐给你们封赏。”
裴寂听了,心中无比激动,他立刻跪下来,谢过李世民。
裴淑贞也跟着跪下来,谢李世民。
能得到李世民的夸赞、感激和封赏,裴淑贞心中也很高兴:
她只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如果不是李元景,她根本不可能做出这些对李世民、对朝廷和大唐百姓非常有用的好东西,受到李世民的夸赞、感激和封赏。
因为做馒头,需要用酵子给面团发酵,要等一段时间,所以李元景决定立刻就做,先把面团做出来。
李世民很好奇做馒头怎么做,于是他也跟着李元景去膳房,看李元景做馒头。
长孙皇后、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人自然也跟着来看。
原本封建礼教规定君子远离庖厨,但李世民是一个非常开明的人,此时大唐才刚刚建立十年,封建礼教还不是特别严格,而以魏征为代表的谏官们,也不会对这样的小事提出讽谏。
李元景拿了一些酵子来到膳房,他在几个盆里放了一些水,把酵子放在水中,搅拌均匀,再往里边放一些面,搅成面糊状。
李元景一边做,一边给厨师们讲用酵子蒸馒头蒸出的馒头怎样好,然后讲怎样蒸馒头:
这一步叫打糊,打完糊之后,要把糊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等着它发酵。
这温度适宜是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太高了面会被烧死,太低了它不会发酵。
面糊发酵,温度一般不能超过四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