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一场核谈(第1/2页)
作品:《苏联1991百度百科》亚纳耶夫踏上了前往爱沙尼亚的飞机,因为苏联此时正处于与加盟国关系微妙的时期,所以当总统专机伊尔62从莫斯科起飞之后,就有两架苏-27战斗机为这架“飞行的宫殿”进行护航,一直护送到爱沙尼亚的空域边境才返回莫斯科。
尽管有人担忧波罗的海三国的政局动荡,但亚纳耶夫还是坚持踏入这片反对他和身后庞大红色帝国的领土。虽然苏联逐步开始恢复步步紧逼的战略,但波罗的海三国的军队还没胆量敢将手指放在发射地对空导弹的按钮上。
伊尔62总统专机停在了伦纳特·梅里塔林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亚纳耶夫从专机上下来的时候发现爱沙尼亚方面没有在专机前铺设迎接外宾红地毯,对于这种无礼的行为,亚纳耶夫只是不屑的笑了笑,并不以为意。反倒是一旁跟随着亚纳耶夫出行的普京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当亚纳耶夫走下最后一个台阶,爱沙尼亚总统连忙挤出笑容迎了上来,他伸出手朝亚纳耶夫友好的问候,“欢迎来到爱沙尼亚,亚纳耶夫总书记。”
“呵呵,塔林可是一个好地方啊。”伸手不打笑脸人,亚纳耶夫也握住他的手,“1940年的时候我爷爷还是一名红军,他曾乘坐坦克进入过爱沙尼亚的首都这座美丽的城市。没想到今天我也很荣幸能跟我的父辈们一样,踏上这片曾经为之奋斗过的领土。”
爱沙尼亚总统的笑容僵死在脸上,亚纳耶夫说的话明显包含了一层暗示性的威胁。一时之间他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复亚纳耶夫。最终还是由亚纳耶夫来化解这尴尬的局面,“当然我今天是带着和平而来,为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问题。想必阿纳托利·瓦列里扬诺维奇·戈尔布诺夫和维陶塔斯·兰茨贝吉斯都在会议室内等待着我的到来了吧,我们先过去吧。”
如梦初醒的阿诺德·吕特尔才赶紧陪同亚纳耶夫一同前往市政厅,现在他一个人可能不是亚纳耶夫的对手,但是盟友们都在会议室里磨刀霍霍的等着亚纳耶夫的到来呢。
前往市政厅的一路上,亚纳耶夫透过车窗都能看到外面占满了示威人群,他们高举着牌子,上面写满了长短不一的口号,无一例外就是“暴君滚出爱沙尼亚”,“我们不欢迎独裁者”,“要民主,要自由”。反正没有一句是正面的口号。要不是沿路都有警察严加把守,这群义愤填膺的家伙很可能就冲击亚纳耶夫的车队了。
阿诺德朝亚纳耶夫尴尬的笑了笑,解释道,“没办法,爱沙尼亚是民主国家,民众的正当示威游行我们不能拒绝。否则和独裁者有什么不同呢。”
对于阿诺德变相的嘲讽,亚纳耶夫只是不可置否的一笑,心想这些人是谁安排的你这老狐狸心里还没有底么,等下到了会议桌上有你们波罗的海三国领导人哭的时候。
很快汽车便停在了市政厅的门前,门口等待已久的记者蜂拥而上,在亚纳耶夫开门的瞬间,镁光灯就晃得他睁不开眼睛。这群牙尖嘴利的记者抓住这点时机朝亚纳耶夫丢出一个个尖锐的问题。
“总统阁下,此番前来你是要来阻止波罗的海三国分家吗?那么之前戈尔巴乔夫的新联盟条约还算有效吗?”
“假如不成功的话,苏联会出动部队武力征服波罗的海三国吗?布拉格之春事件会不会在爱沙尼亚发生?您真的像他们描述的那样,是一位冷血的暴君?”
“现在戒严的苏联还有人权吗?民众有没有说话的自由……”
本来不想搭理这些记者的亚纳耶夫听到关于苏联人权的问题他就停下了脚步,伸出双手做出让大家安静的动作,原本熙攘的记者人群慢慢的安静了下来。亚纳耶夫等所有人都不出声之后才说道,“苏联没人权?诶,我觉得你们爱沙尼亚新闻界还要学习,媒体总喜欢见着风就得雨,接到这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媒体本身也要判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明白这意思吗?你们非常熟悉西欧国家的那一套的理论,喜欢拿人权问题来质疑当局,但你们毕竟还太年轻,问来问去那些问题也是非常的幼稚,做记者的,不是成为别人的政治工具,而是凭自己的良心为人民说话,为国家说话。当然今天我是作为一名教导后辈的长者跟你们说这些话的,而不是一个你们准备在报纸上尽情抹黑的铁血暴君。”
亚纳耶夫的话把那些原本想看着他出丑的记者斥驳的面面相觑。然后他转身进门,留给这些人一个难以捉摸的背影。
“这位国家领导人说话还真是喜欢直来直去啊。”有位记者挠了挠脑袋,若有所思的感慨道。
过了这段小插曲,亚纳耶夫正式在会议室跟其余两个国家的领导人正式碰面。拉脱维亚代总统阿纳托利表现出一副挺关心亚纳耶夫的表情,只有坐在角落里的立陶宛最高委员会主席维陶塔斯一声不吭,等待会议的开始。
亚纳耶夫先向其他两位领导人致歉,“不好意思稍稍迟到了一些,被门口的记者堵住了耽误一点时间。哎,你们也是知道的有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外国人呐,就喜欢怂恿一些卑劣小人对我们国家内政指手画脚。”
亚纳耶夫的指桑骂槐让维陶塔斯嘴角抽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