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两篇论文 (更新完毕)(第1/2页)
作品:《我为国家修文物原型》时间转瞬即逝,很快就来到了八月底。
也不知道是魔都的夏天太过炙热让人不愿意出门,还是事情本就不多,这一段时间以来,向南总算是在工作室里安安静静地过了一个多月。
当然,尽管每天都是在住处与工作室之间往返,但他也依旧一刻不得闲,先是按照老师江易鸿的吩咐,将之前在“南海一号”博物馆修复宋代曜变天目盏的过程重新整理了一番,写了一篇论文《宋代曜变天目盏曜变斑纹仿釉机理探寻》。
不仅仅是如此,向南还将在魔都古陶瓷中心修复的宋代金毫建盏以及在“南海一号”博物馆中修复的宋代银毫建盏,又重新整理出了第二篇论文《宋代兔毫建盏中的兔毫仿制研究》。
向南论文写得偏少,为了这两篇论文,可谓是绞尽了脑汁,到最后,只能求助自己名义上的“师兄”,江易鸿的另一位学生张卫雨,他在古陶瓷修复的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只是在实操上并不擅长罢了。
张卫雨如今也即将硕士毕业,正忙着准备考博,对于向南的求助,他也没有推脱,将向南绞尽脑汁写就的这两篇论文初稿拿了过去,也没怎么修改,仅仅只是调整了一下结构顺序,便让原本看起来有些混乱的行文,一下子就变得条理清晰了起来。
等到张卫雨整理过一遍之后,向南这才将《宋代曜变天目盏曜变斑纹仿釉机理探寻》和《宋代兔毫建盏中的兔毫仿制研究》两篇论文,一并交给了江易鸿,然后他便不再去管这事儿了。
这两篇论文虽然每篇只有短短的三千字,但却耗费了向南整整一个月的睡前时间,如今总算是完结了,至于发表一事,自然会有江易鸿来负责。
作为华夏古陶瓷修复第一人,江易鸿在多家国家级文物修复类期刊上都挂了名誉编委的头衔,而且自己也是个著作等身的大人物,这两篇论文究竟适合在哪个期刊上发表,他比向南要懂得多了。
“还是修复文物要轻松得多了。”
向南长舒了一口气,这段时间里,他已经将出国那段时间积攒下来的,指定由他来修复的古陶瓷器物和古书画,全都清扫一空,甚至,还有多余的时间去指导一下实习生。
就在一个月前,江易鸿从魔都艺术学院里,安排了两名颇为优秀的学生,到向南的古陶瓷修复室里来实习。
这两名学生,都是江易鸿颇为看好的苗子,而且也没打算进博物馆,于是便都被安排进了向南的工作室里。
“过几天,我也得回学校去报到了。”
直博生虽然不用天天留在学校里,但该报到的时候还是得去报到,再不济,也得回学校看望一下自己的直博导师孙福民了。
向南靠在床头,没有玩手机游戏,而是想着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也是时候回家看望一下老爸老妈了,都好几个月没回去了。”
电话倒是每个星期都会打一次,老妈虽然有些啰嗦,但由于自己长时间不在家里,隔一段时间没听到这唠叨声,反倒是有些怀念了。
还有一件事,就是从米国带回来的那八件文物,除了那对唐三彩骆驼和那幅元代钱选的古画《王羲之观鹅图》和五代画家胡瓖的《调马图》之外,剩下的五件文物,向南全都通过闫思远组织的内部小型拍卖会,全都给拍掉了。
这五件文物当中,除了辽代镂刻带翅金冠的拍卖价达到了120万,其他五件文物,大多在五六十万之间,算不上什么价值高昂的文物。
实际上,对于闫思远、夏振宇这些人来说,这些小玩意他们并不是太能看得上眼,他们倒是很想拿下向南带回来的《王羲之观鹅图》和《调马图》,但他们也知道,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这两幅古画,价值太高了。
而他们之所以会大老远跑过来,和老朋友聚一聚是一回事,更多的想法是,和向南联络联络感情,几十万块钱拍一件小玩意儿并没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是,给向南留一份人情。
想了一会儿,好像是没什么大事了,向南这才拿起放在一旁的手机,玩起了游戏。
这一段时间忙得像个陀螺,这游戏真是很久都没玩了啊。
……
第二天,向南早早地来到工作室里,开始清理朱远舟朱老爷子送过来的那批两百多件文物。
这批文物当中,有一小半都是青铜器,只有四五十件是工作室如今能够处理的残损古陶瓷和古书画。
工作室刚的开张头几天,康正勇手头上没什么文物修复,便从这四五十件文物里面拿了一幅古画去修复。
之后,随着工作室知名度的扩张,将残损文物送上门来修复的人也越来越多,完全可以撑满工作室目前人员的工作量,以至于这批文物到了后面几乎都没动过,如今依旧堆在古陶瓷修复室里。
“得赶紧把这四五十件文物给修复了。”
向南看着面前占了一大块地方的残损文物,在心里面想道,“修复好了之后,就可以拿出去拍卖掉,也免得占地方。”
心里想着这件事,向南便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