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什么是假腹豆 (第一更)(第1/2页)

作品:《我为国家修文物游戏

“来,向专家,我先来给你介绍一下。”

在修复室里,有三位老人正站在里面,牛局长先招呼了一声,然后对向南笑道,

“这三位都是青铜器修复老专家,这位姓马,这位姓何,这位姓钱……三位老专家早就已经退休了,原本修复师等级考核的事情他们是不管的,不过,听说是专门给你开的考核,三位老专家都自告奋勇地跑来了。”

“三位老爷子好。”

向南赶紧走上前去,规规矩矩地朝三位老专家行了一礼。

“呵呵,不用这么客气,我们早就听说过你了,小伙子不错,有天赋,是咱们华夏文物界的福气啊!”

马老专家顶着一头雪白的头发,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他看着向南,笑呵呵地说道,“我们三个老头子就是想过来看看你,你也别太拘束了,那咱们现在就开始考核吧。”

向南笑着点了点,“行,听您的。”

文物修复师等级考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察修复师的专业知识储备。

对于文物修复师而言,专业知识储备远比高学历更重要。

事实上,近些年来,先后进入了各大博物馆文物修复岗位的一大批新生力量,大多都需要经过文物保护、历史、考古、化学、物理、艺术等多学科、多专业的系统培养,等到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文物修复行业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需要后,才会真正开始跟着文物修复师们进行实践体验和经验的积累。

当然,文物修复师等级考核需要考察的,自然不会是这些基础而又浅显的知识,而是更加深入的专业知识。

比如说,在青铜器修复师的等级考核中,修复师不仅需要了解这些基础知识,还需要了解诸如青铜器纹饰的时代特征。

众所周知,华夏各地目前出土的各种青铜器上,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纹饰,但青铜器身上的纹饰并非是随意刻画的,它是反映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观念形态。它作为装饰艺术,和器物造型也是统一的、协调的。

青铜器的纹饰,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

商代前期,青铜器一般是光素无纹;而到了商代中期,青铜器的纹饰只有一层,即平花;西周晚期时,青铜器的纹饰主要以环带纹、鳞纹和瓦纹为主;而战国晚期到汉代这段时间,青铜器器身上大多是素面。

除了纹饰之外,还有一种是青铜器铭文。

青铜器铭文,又被称作“金文”、“钟鼎文”。青铜器的铭文也同样具有特定的时代特征。

比如说,商代前期的青铜器大多数都没有铭文;商代到春秋时期的铭文,一般都是铸字;战国时期的铭文大多是刻字,内容则以记载做器工名、器物的所有者以及使用地点等为主。

还有一种铭文,是“后刻字”,也就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一直到了汉代才刻字,另外一种就是,将青铜器上原有的铭文磨掉后再刻上铭文。

以青铜器器身上的纹饰和铭文,来大致判定器物的年代,是青铜器资深级以上修复师必须掌握的。

每一个类别的文物,实际上涉及到知识并不只是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是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形态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也就要求了文物修复师必须博学,否则的话,连一件文物的基本情况都说不清楚,别人怎么可能相信你能将它修复好?

就好比华夏国家博物馆里珍藏的那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剑,它出土时剑身弯曲成近似九十度,如果文物修复师不懂历史,不知道这件青铜剑文物,实际上涉及到当时的一种葬俗叫“毁器葬”,没准就直接将弯曲的青铜剑给掰直了。

这要是真掰直了,这件西周青铜剑本身所附带的文物信息,就完全被破坏殆尽了。

话说远了。

言归正传,文物修复师等级考核的第二部分,自然是实际操作。

当然,这一部分不可能让前来参加考核的修复师现场修复一件残损的青铜器。要知道,不管是古陶瓷、古书画还是青铜器,每一个类别的残损文物,真正要修复起来,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搞定的。

如果这件文物残损得严重一点,水平不怎么够的修复师真要修复起来,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修复得完的。

哪个修复师参加等级考核,会在考场里耗上一两个月的?

就算修复师本人吃得消,那些负责考核的专家们也吃不消啊。

他们又不是没有别的工作要做,他们也很忙的。

因此,这第二部分考核的实际操作环节里,通常由考官指定某一项技艺,让参加考核的修复师现场完成,然后再由几位考官分别点评,只要超过三分之二的考官认可了,那考核就算通过了。

在古书画修复师等级考核中,一般都是考核揭裱,这也是古书画修复中,除了接笔之外,最难的一项工艺。

而在青铜器修复等级考核中,考核锡焊和粘接工艺也是比较常见的,青铜器修复可不只是焊接在一起就可以了,即便是同一件青铜器,有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