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青铜器修复完成 (第一更)(第1/2页)

作品:《我为国家修文物游戏

第二天一早,向南吃过早饭后,便回到公司里继续开始修复那只明代铜兽面纹仿青铜器小杯,而康正勇则回到古书画修复室里,自顾自地去修复残损的古画了。

昨天向南已经将仿青铜器小杯的碎片焊接完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补配。

补配是传统青铜器修复技术中复原残缺部分的重要技术。

青铜器在出土时,有很大一部分会由于腐蚀严重,又有部分缺失,因此,在修复时就需要进行补配。青铜器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残缺情况又是多种多样,补配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所使用的的补配方法可以分为四种:打制补配、铸造补配、玻璃钢补配和石膏补配。

打制补配,是利用加工金属的可塑性,通过特制工具的加工,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来完成所需要的的器形。

有的铜器福建形状特别,打制不便,则用铸造补配的方法来修复。比如爵的立柱、三角形的爵足、鼎足、兽耳和兽面等。

当然还有更为简略一点的补配方法,那就是用铜片或者是树脂直接补配,也可以选用树脂加铜皮的补配方式。

铜皮确保补配部位的强度分量,树脂确保纹饰的精美,各取所用。

向南手中正在修复的这只仿青铜器小杯,残缺的部位很小,只有铜钱那么大,因此并不需要使用打制补配或铸造补配这么复杂的补配方式,他选择直接用铜皮加树脂的方式来进行补配。

青铜器的补配,在材料上与古陶瓷残缺部位的补配有所不同,但在操作手法上相差并不太大,向南只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将残损部位给补好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雕刻纹饰。

花纹的雕刻,是青铜器修复技术中心最难的一种技术,是用钢錾在残损青铜器配补部位上雕刻出和原有部分风格统一的纹饰,除了要掌握雕刻技术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熟悉和掌握古代各个不同时期铜器纹饰的风格,同时还必须要会根据花纹的深浅宽窄、变化形式,打造各种直刃、弯刀、铲、沟、平、踩、挑、抹、眼等钢錾。

向南先将调配好的松香胶加热融化,然后灌入仿青铜器小杯内,等松香胶冷却变硬之后,他先用锉将配补部位先锉磨光洁,然后再用墨线摹绘上花纹,做到这一步,就可以开始用錾刀錾刻了。

实际上,錾刻还分为“初刻、复刻、修整”三道工序。

初刻,是按照补配部位上已画好的墨线进行初步雕刻,形成初步刻纹;复刻是重复初刻的刻纹,加深刻纹的纹槽;修整则是复刻完成前后,修整阳纹线的缺陷,使得阳纹线工整、流畅。

说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是相当复杂。一组花纹要錾刻成功,连同修整纹形,需要反复雕刻七八次,甚至十多次,复刻一次就需要用锉刀锉光一次,直到花纹的阳纹形符合标准、与青铜器上原有的花纹形制、风格一致为止。

仿青铜器小杯锁缺损的部位尽管不大,但雕刻花纹也同样不容易,相较于古陶瓷修复中的摹绘纹饰,要更为复杂,因此,向南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也要大了许多。

等向南将配补部位上的纹饰雕刻完成,又用锉刀锉平,再用磨炭蹭圆滑,最后又将仿青铜器小杯加热,让里面的松香胶再次融化,并将之倒出清理干净,仿青铜器小杯器身之上的残缺部位的补配工作才算彻底完成。

此时,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已经过去了。

和康正勇一起到楼下的快餐店里,随便吃了点东西填饱了肚子,向南也不休息,继续回到修复室里开始给仿青铜器小杯配补部位和焊接部位进行作旧处理。

作旧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也是青铜器修复的最后一道关键性工序,它能具体反映出一件青铜器的修复效果。

作旧主要分为传统作旧和化学作旧等方法。

实际上,历朝历代都对前朝的青铜器做过仿制,古人在仿制的实践中,从前朝青铜器器身上所长出的红、绿、蓝、黑、紫等多种颜色的锈蚀分析中,总结出各种锈色大都是某种金属的化合物。

于是,他们就在仿制前朝青铜器时,在器身上分别附着铜、铁、锡、银等金属屑,然后将之深埋在潮湿的地底下长达两三年之久,仿制的青铜器身上就会生出各种锈斑。

后来,人们发现将金属屑与盐卤、硝强水调和,涂在青铜器身上,再埋于地下,经过“三伏天”,挖出后金属屑即变为各种锈色,然后将它们拌入虫胶漆里调色,涂在青铜器的表面,以达到作旧的目的。

这些方法,实际上都属于传统作旧方法。

化学作旧方法则要简单得多。

比如说,用老醋、醋酸铜、氯化铵等几种材料,按8:1:1的比例配成溶液,反复涂抹在青铜器表面,等到青铜器表面呈现出微黑之色后,用潮湿的竹杆放在炉火上,使得炉火冒烟,然后将青铜器架在上面烟熏。

青铜器黄亮的表面会先变成棕色,逐渐又会变成咖啡色。此时再将炉火煽旺,对青铜器进行烘烤,咖啡色又会逐渐变成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