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有钱人就是任性 (更新完毕)(第1/2页)

作品:《我为国家修文物百度百科

“书香瓷韵”拍卖会总共分为三天进行,一天三场,上午、下午和晚上各一场。

作为这场拍卖会的“主打产品”和“传闻主角”,向南亲手修复的那五十多件文物,自然不会在第一场拍卖会上,一股脑儿地全都给拍出去,而是打散了之后,分配到了每一场拍卖会当中。

有了副总经理潘庆彬亲自调整的拍卖策略,再加上华夏第一拍卖师唐懿友的精彩表现,这一场由祥德拍卖公司精心筹备的拍卖会可以说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近三百件各式文物,无一流拍,全部以溢出底价的价格成功拍出。

向南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吃过了两次姚嘉莹做的午饭,为了不让自己的肚子太受罪,每次姚嘉莹做饭的时候,向南还特意让覃小天去“监督”,以免她故意把盐当成糖,让大家下午都忙着喝水而没耐心坐在工作台前做事。

“向专家,拍卖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潘庆彬并不是打电话,而是专程带了大包小包的礼物,亲自跑到工作室里来报喜,他一笑起来,原本在他那张胖脸上就显得很小的眼睛,就几乎看不见了,只剩下两条缝,

“特别是向专家您亲手修复的那些文物,每一件出场时,都引得大家争抢不已,尤其是最后一场拍卖会上压轴的一件拍品,北宋晚期汝窑御笔诗文春瓶,溢价高达10倍之多!”

潘庆彬一说起这只汝窑的瓷器,向南就想起来了,这件北宋晚期汝窑御笔诗文春瓶,实际上残损得并不严重,只是在瓶口处有一处5厘米见方的小缺口,此外,瓶底部位有些脱釉,相对于其他残损古陶瓷器物来说,这种情况算是比较好的了。

而且,经过向南修复之后,几乎看不出残损过的痕迹,品相还算是不错。

事实上,汝窑自开窑之后,仅仅烧制了二十余年,便在战乱之中消失了,其烧制工艺和技法,也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相对于其他古窑口而言,汝窑瓷器的存世量极其稀少。

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北宋时期的汝窑瓷器真品,后期仿制的不算,一共只有六十七件。

其中,京城故宫博物馆和中山故宫博物院存量最多,分别存有一十七件和二十三件,其他的北宋汝窑瓷器,大多分布在世界各地。

因此,向南可以想象得到,当拍卖会场上出现一件北宋晚期的汝窑御笔诗文春瓶时,现场会有多么疯狂。

这跟是否经过向南修复过的没有关系,仅仅是因为汝窑瓷器实在太多稀少的缘故罢了。

物以稀为贵——这句话放在文物收藏界里,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

想到这里,向南忽然心里一动,转头问道:“这件北宋汝窑春瓶,最后被谁拍走了?”

“呃……”

潘庆彬面现为难之色,按照拍卖公司的规矩,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泄露顾客的底细的。

这是自从拍卖行出现以来,就已经有的不成文的规矩,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其他人见财起意,对顾客不利。

向南笑了笑,说道:“不方便说的话,也没关系。”

“不是,不是,反正他跟向专家您也是很熟悉的。”

潘庆彬连连摇头,好不容易抱上了向南的大粗腿,他可不想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得罪人,再说了,告诉给向南也没什么关系,难道向南还会对对方不利?

不可能的事。

他正打算开口说话,向南摆了摆手,笑道:“你不用说了,我知道是谁了,闫老爷子是吧?”

“您可真厉害!”

潘庆彬一下子瞪大了眼睛,当然了,他的眼睛就算瞪得再大,看起来还是很小。

不过,他心里倒是暗暗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对向南有些感激,毕竟他没让自己破坏规矩,这种懂得体谅别人的人,值得人尊敬,他有些恭维地说道,

“您是怎么猜出来的?”

“你猜?”

向南笑了笑,没解释什么。

其实要想通这件事,并不算太难,北宋的汝窑瓷器既然这么珍贵稀少,闫思远又怎么舍得将它交到自己手上拿出去拍卖?

很明显,他早已经有了对策,那就是将它再拍回来。

有钱人就是任性啊!

要是换作是向南,他就算有心,也没那个实力,到最后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件古陶瓷珍品从自己的手上溜走。

如果只是在国内流转的话,那还好一些,如果最终流到了海外,那就真是可惜了。

向南和潘庆彬又聊了一会儿,便将他送出了门外。

潘庆彬此来,并不只是为了报喜,更重要的是,他还送来了这次拍卖所得。

向南坐在沙发上,拿着一张支票看了看上面数字,1032万。

总计五十二件文物,拍出的均价在20万一件左右。

这一千多万,向南准备留下其中的一成,以维持工作室的运转,其他的钱就先存起来,等到朱熙的爷爷朱远舟送来的那批文物修复好之后,再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