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第一簇科学的火花(第1/3页)

作品:《日月永在顶点

三伏天下的南京,热的让人崩溃。

这时候就看出古代和现代的巨大差距了。

没有空调、没有电扇,还没有背心裤衩这种清凉的现代服装,每年的盛暑,对朱允炆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幸亏他是皇帝,御前司里几百号人伺候着,一个乾清宫里大大小小几十个冰鉴时刻补充着窖藏的冰块,这才使得乾清宫里一度清凉如初春。

“去东陵。”

朝鲜的军情还没有送回,朱允炆的心里就静不下来,这段时间里,去东陵的次数也愈加频繁,一为了避暑,二一个,也是每天发现东陵这些学生逐渐有了新颖的思想之后,心里会格外的开心。

从后宫偷偷溜出去,带上三百个新军的护卫,出太平门,倒也没人察觉。

朱允炆到达的时候,这批学生都各自忙着交流自己的最新观念,对朱允炆的到来也大多习以为常,几个月的时间,皇帝前前后后来了不下二十次,倒也不再像第一次那般兴奋激动。

也是因为来的次数多了,御前司还专门在这里给朱允炆建了一个临时的小型殿宇充做行在,置于林荫包围之中,倒还有些许避暑的功效,朱允炆没事会在这里待着,如果有哪个学生有了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也都喜欢跑来找朱允炆一起探讨。

而来找朱允炆次数最多的,则是那个叫莫成的人,一个致力于提高匠户社会地位的学生。

朱允炆当初说了一句,真理在未得到实践之前,我们都可以去质疑真理的正确性,这句话让莫成彻底放飞了自我,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司空见惯的事情,都成了他来找朱允炆的借口。

而这次,他又来了。

“学生莫成,参见吾皇万岁。”

莫成手里拎着一个水壶,将后者放到地上,然后规规矩矩的磕了一记响头

朱允炆看着他,起了好奇,“你这是做什么,今天是打算来请朕喝茶的吗?”

水壶还冒着热气,明显是刚刚烧开。

朱允炆在他们面前很少端架子,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他们拘着,好使他们大胆的畅所欲言,以致于像纪纲这种胆子大的,没少借口探讨问题为由,跑朱允炆这蹭上好的香茗。

莫成解释道,“其实学生还带了炉子,只是留在了殿外不让拿进来。”

朱允炆有些摸不清楚莫成想干啥,就挥挥手示意,一旁的双喜就忙差人将莫成带着的小炉子提了进来。

炉火还旺着,应该是刚续的木炭。

“你这是要给朕表演烧水吗?”

朱允炆心里已经有了一种大胆的想法,但还是克制下激动,淡淡的问道。

莫成把水壶放到炉子上。

“陛下稍安勿躁。”

壶里的水本就是烧开的,这一放上去,不大会的功夫就沸腾起来,顶的壶口的盖子叮叮乱颤,大量的水汽氤氲而出。

“陛下可有发现?”

莫成拱手道,脸上挂满了洋洋得意,似乎他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一般。

朱允炆一瞬间攥紧了拳头!

“是吗?不过是水烧开了而已,有什么好稀奇的?”

莫成就乐了,好像为自己从这么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一件珍宝般,侃侃而谈起来。

“陛下早先说过,任何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得到实践前,我们应该去质疑他的合理性,水烧开之后,水壶的盖子会被顶动,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莫成一把拿开壶盖,顿时就是大量的水汽自壶内冲出。

“这就是原因!”

莫成一指袅袅升起的水汽,“烧开的水会产生大量的水汽,这些水汽在密封的空间中具有一定的推动力量,是他们,推动了壶盖!”

朱允炆动容了。

他有种预感,眼前这个莫成如果按照这个想法闷头走下去,说不准,他朱允炆可以看到蒸汽机的出现!

要知道,风箱和水排早在神州大地上诞生了两千年,经过那么多年的进化和完善,跟蒸汽机中所需要的曲柄、连杆、飞轮等将圆周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装置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还没有人想到利用这些技术来和蒸汽合而为一。

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技术上已经成熟,缺的就是一瞬间迸发的灵感了!

“水汽,原来是有力量的。”

莫成重新将壶盖盖上,“而且,学生不仅仅只有这么一个发现。”

说着话,莫成又将壶盖拿起,悬于手掌之上,壶盖内壁便不时有水珠掉落,滴在莫成的掌心中。

“这些水汽,依附于壶盖内壁,相互凝聚下,又成了水滴。”

莫成激动的脸都红了,“陛下,那日同窗陈冲曾言,鬼神之说子虚乌有,日月轮转、雷霆雨露若都不是神仙布法,那这个壶盖,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这几个月乃是酷暑三伏,学生前些日打了一盆水,每日晚上收于房舍盖上盖子,每日清晨则端出至于烈日曝晒之下,没多些日子,一盆水便完全曝晒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