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大明人口普查(二)(第1/2页)
作品:《日月永在txt下载》别说户部的官员发愣,就连双喜都愣住了。
他可是常年跟在皇帝近前,朱允炆一家有多少口子他不比谁都门清,而且每一次出巡双喜都跟在跟前守着,要说朱允炆动了凡心,出巡的时候临幸了哪个女子甚至于留下龙种,御前司早都接宫里来了。
朱允炆又不是惧内。
当然,朱允炆也不可能有什么历史遗留错误。
“你们别多想,先坐。”
示意户部两人坐下后,朱允炆才缓缓开口。
“继续记,大明御前司总管太监,孙双喜。”
便是这短短一句,双喜整个人如遭雷击般怔住了,而后泪水决堤而下,噗通一声便跪了下来。
“奴婢不敢。”
自古帝是帝、仆是仆,哪怕是历朝历代权倾朝野的阉宦那还是太监,没人会把太监当成皇帝的亲人。
“你虽是后天有缺,但你一样是咱们大明的子民。”
朱允炆掏出一块手巾递到双喜的面前:“瞧你那点出息,哭的眼泪鼻涕都下来了,爬起来滚一边擦干净咯。”
打发走了双喜,朱允炆转头看向户部官员,发现后两人呆愕未动,当下就皱了眉。
“嗯?”
这一声鼻音,顿把二人吓得面白如纸,忙提笔抄记。
“继续,大明丽江侯、御前司海事总管太监郑和。”
两人再写,而后便发现朱允炆站起了身。
“凡宫中宦人、宫娥,你两人到御前司全部登记下来,朕的皇宫里一样没有奴隶,都是咱大明的子民。”
朱允炆迈步离开,又看到了追随自己身后张口欲言的双喜,温和一笑。
“给朕把嘴闭上,什么废话都不要多说,这皇宫是朕的家,也是你的家。”
薄薄的白雪上,留下两人迤逦的脚印直趋后宫。
有了皇帝的带头参与,这人口普查的工作便是好开展了许多。
内阁带头响应,紧跟着的便是在京的京官和各种达官显贵,老百姓们也是热情高涨的投入进这项活动当中。
以往家家户户还喜欢瞒报孩子,毕竟当年有各种各样的丁口税、丁徭之类的苛捐杂税,而眼下的大明啥都没有,也属实没有瞒报的必要。
诺大的南京城,仅仅十天不到就完成了全城登记。
核计人口一百四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四人。
这就是南京,当之无愧的十五世纪世界第一大都市。
要知道,即使是四百年后,约翰牛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首都伦敦的人口才不过五万人。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增加,谁都知道只有生产力和科技力才有资格代表国力,从没听说过人口大国就是世界强国的道理。
但在科技起步阶段,人口就是最宝贵的资源。
毕竟量变引起质变嘛。
南京一百四十多万的百姓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这一百四十多万的百姓中,教育覆盖率已经达到了骇人的三成五。
幼学、童学、少学、青学、大学。
成人技校、专业职工院校。
这些学校和学校内的学生才是大明最强大的力量。
原始农耕社会,一座城市怎么可能拥有超过五十万的拥有学习知识机会的居民?
是如何做到,能够支持那么多的家庭生产力脱离生产进入学堂?
引用东印度公司一句话。
‘伦敦的孩子们的课桌下不是土地和书本,而是印度人的尸骸和血肉。’
如果没有‘大陆均势’政策和海洋殖民政策,只有几百万人口的约翰牛拿什么来实现全民高等教育,更别提只有基于高等教育才能实现的科技跃迁了。
这些在教育系统中不停成长和汲取知识的孩子正在沿着一关关的考试直到成年,而后进入到这个国家的各个生产领域。
他们的知识将会在那个时刻化作先进的生产力。
大明义务教育的投资就将得到回报。
因为明联这个体系的存在以及这个体系中大明对盟国疯狂的吸血行为,朱允炆才有能力推行全面义务教育。
从幼学到大学,绝不收取任何的学费。
只要孩子能够考上,根本不用操心能不能拿出钱来供孩子上大学。
因为压根就没有你花钱的地方,孩子在学校内争气的话,还有奖学金可以领取。
除了南京之外,整个南直隶其他各府的人口也很快汇总出来。
一千五百五十四万余。
如果加上南京的丁口,整个南直隶一地,便是将近一千六百万人。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量。
“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南直隶才一千一百万吧。”
户政司的司正自己都头皮发麻。
才二十多年,人口就涨了五百万?
这么算下来,复合增速都达到了百分之二。
这当然不可能全是南直隶原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