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学生与大明(第2/3页)

作品:《日月永在平板

臣愧不敢当,但臣确实常感能力有限。”

“改革不能激进,这话当年还是阁老您给朕说的。”

朱允炆突然开口,替杨士奇回忆道:“十五年前,朕上位之初,欲大刀阔斧改革朝政、地方,阁老您给朕写了一道劝本,痛陈利弊把朕拦了下来。

今天,我大明虽然日新月异,但改革还是不应激进,一切求稳,天下没人比阁老你更适合坐宫文华。

夏元吉是财政一把好手,他不适合做首辅,若是高炽做首辅,四叔一定会退,朕马上要跟帖木儿开战,四叔不能离开。

解大绅朕就不提了,水平太差。

其他还有谁能补进内阁做首辅呢?

许不忌倒是甚通朕心,但他比朕还激进,他要是做了内阁首辅,朕都怕三五年之后这江山,连朕自己都看不懂了。

严震直再过两年岁数就要到线退了,也不能选擢,思来想去,阁老再辛苦辛苦吧,给个几年时间等朕为阁老选好接棒者。”

话让朱允炆说到这个份上,杨士奇彻底没了脾气,感动的站起身,深揖一礼:“臣,必不敢辜负圣恩。”

总算是把杨士奇留了下来,朱允炆的心情也是极其复杂,起身扶起杨士奇,郑重道:“卿不负朕,朕不负卿。”

安抚住了杨士奇之后,朱允炆便开口询问道。

“朕打算将解缙调离内阁,加封其为翰林院首席院士,领正一品衔,专司领导《建文大典》、《建文实录》等著编修总裁的工作。

成立大明繁荣民生生产指导署,原陕甘退耕督办专员的邝奕和来做署理大臣,应天府尹王雨森任署理副大臣兼任应天府尹,两人分别为正二品和从二品衔。

吏部尚书许不忌升任大学士,仍兼吏部尚书职务,阁老意下如何?”

为了给杨士奇寻找接班人,大明的政治体系要全面变动,官员的提拔安排也要提上日程。

大家排队上位,一步步锻炼提拔。

杨士奇思忖了一阵,点头:“可行,许不忌和王雨森的能力朝堂有目共睹,如此提拔合乎情理。”

“那便如此定了吧。”

说做就做,朱允炆当即就喝了一声拟诏,将这几道人事任命定了下来。

如此一番妥当安排之后,杨士奇也算踏实了下来,告辞离开。

目送着杨士奇离开,朱允炆摇头叹了口气,还是双喜问了一句。

“杨阁老致仕辞呈,且允且不允,陛下何故叹气。”

“朕叹的是杨士奇心思太重了。”

朱允炆甩头苦笑:“他既怕朕,又怕他自己,真是江湖越老胆子越小,早不是当年那个激进大胆,力主办了郑沂反诗案的杨士奇了。”

虽然朱允炆把杨士奇留了下来,但随着杨士奇进宫又入宫加上几道任命诏书,大明上层官场的震动还是巨大的。

最难受的当然是解缙这位大学子了,他的大学士头衔没了,也不再是大明的内阁阁臣,这对于解缙来说想要接受显然是有点困难的。

心里不知道骂了杨士奇多少遍。

当初说要辞官的是你,又不是我,怎么闹了一圈下来,你内阁首辅继续当着,我莫名其妙的被扔到翰林院去了?

有这么坑自己兄弟的吗!

说好的江西党一家亲,你这位党魁还能亲手把我给送出了政治核心圈。

就解缙这点觉悟,杨士奇都懒得跟他多解释。

朝堂的波澜变动丝毫没有影响到朱允炆,即使这事涉及到了几名一二品的顶级大员。

现在的朱允炆,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处理。

二月初二,在东长安街的大礼堂,朱允炆出席参加了这第一届大明学生代表大会。

近千名南京学生起身,向着缓缓走往礼台金椅的明联皇帝朱允炆疯狂的拍着手掌。

如潮的掌声,在朱允炆抬手下压的那一刻又瞬间褪去。

上千双充满了尊敬和狂热爱戴的目光盯着朱允炆,而后者,也并没有急着落座,而是站在台边,静静的看着这上千张年轻的脸庞。

“今天在这里,没有皇帝朱允炆。”

朱允炆开口的第一句话先拿掉了自己皇帝的身份,也为这堂大会定了一个基调。

“在这里站着的,只是一个三十六岁的而立中年,在人生生命的道路上,我显然比你们多走了许多年,或许比你们的父亲还要大,所以,接下来出自我口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中年男人、一个从事皇帝工作十几年的中年男人对你们这群孩子的寄语。”

面对学生,朱允炆的心情总是相当的轻松愉快,这大概是每一个人骨子里都有的好为人师基因的影响在作祟。

“站在我这里看到的,是你们眼神中的狂热与尊敬。站在你们那里看到的是明联的皇帝朱允炆,所以我知道,你们所有对未来的一切美好渴求,都希望通过得到皇帝的肯定这一方式而实现。”

朱允炆在讲,学生们在听,大礼堂内只回荡着朱允炆一个人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