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 郭嘉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第1/2页)

作品:《东汉末年枭雄志有几个女主

听郭嘉这样说,郭鹏点了点头。

“嗯,有志气,那么不知道在你眼中,什么人是英杰,什么人又是庸人呢?”

郭鹏这样一问,郭嘉开口道:“能洞察世事,放眼天下,而不着眼于微末小利的得失,那就是英杰,凡事斤斤计较的,都是庸人。”

“嗯,很中肯。”

郭鹏点了点头,笑道:“听说你不喜欢读律法书,反倒喜欢读兵书?”

郭鹏来之前听几名族中长者非议郭嘉,说郭嘉不喜欢读律法,与族人不合群,反倒喜欢读兵法,学兵务。

这完全是不务正业,难道郭氏法学之家,还能把他送到军队里面不成?

郭鹏觉得好奇,便来询问郭嘉。

郭嘉则回答道:“天下战乱纷起,黄巾之乱以后,大小叛乱不断,先是凉州之乱,又是幽州之乱,幽州之乱得府君平定,可凉州之乱还在继续,以嘉观之,此乃天下不稳之征兆,学点兵法,以后或许有用。”

郭嘉肯定没有说出内心真实所想,但是郭鹏已经猜到了。

天下人心思变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了。

在董卓之乱以前,大汉的士人们已经开始尝试要改变一下这个天下了。

汉灵帝十数年党锢政策耗尽了世家大族对他的容忍度。

世家大族不想再容忍一个随时可能对他们发动打击的皇帝坐在皇位上。

此时的儒学可没有后来的程朱理学那么讲究忠诚。

读书人对皇帝不满时,是敢于做铁头娃直接上去劝说皇帝退位让贤的,这种事情不止一次的发生过。

虽然这样做的人都被皇帝弄死了,但是这种精神和传统没有消失。

公羊学之刚烈直接造成了两汉之际的动荡,不利于统治,所以刘秀做皇帝以后亲自下场拉偏架打压公羊学。

当今时节,公羊学已经没有了西汉时期的辉煌,但是余威犹存,从思想上并没有将士人们浓烈的抗争精神磨灭。

而在最为根本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方面,宦官集团的大行其道是皇权试图扩张的信号,是汉帝不打算继续坐视自己的权力被慢慢侵蚀的意志的体现。

士人们都知道,这个皇帝要重振皇权,夺回属于皇权的东西,而那些东西也是他们好几代人不懈努力之下得到的,皇权想要拿回去,谈何容易?

反抗这个皇朝并不是最优选择,这个皇朝现在所代表的,正是他们的利益。

推翻这个已经成为他们的利益维护者的皇朝对他们没有好处,那么换一个皇帝就是最优选择了。

刘宏已经开罪了全天下士人,全天下士人都很厌恶他。

这样的氛围愈演愈烈,已经浓郁到了连郭嘉都感受到的地步,但是郭嘉很明显还察觉到了一些其他的东西。

这个东西是什么,郭嘉没有告诉郭鹏,估计他也不会轻易说出来。

“你既然对兵法有兴趣,那么,我与你谈论一些兵法的问题如何?”

以郭鹏数战全胜的的『名将之姿』的名望和他谈论军事,郭嘉顿时非常高兴的接受了郭鹏的邀请。

于是两人便以已经发生过的并且是郭鹏亲身经历过的战争为论点,两人开始讨论起了这些战争是否还有其他的最优解。

谈论之间,郭鹏发现郭嘉的思维非常敏锐,对军事方面好像有些天赋,可以很轻松地找到一些非常关键的地方,直接切中要害,并且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的办法。

自然,十七岁的郭嘉并不是没有缺点的。

他从未离开过家乡,从未真正的接触过军队,对军队也好,地方政务也好,行军打仗的过程也好,只是一个大而化之的概念,没有真正的理解。

这不是读书思考可以解决的,必须要经过真正的战争,真正的设身处地的去体会,去感受,去实践,然后才能明白。

于是,郭鹏对郭嘉所犯的一些错误进行了纠正,并且告诉郭嘉,因为这些实际的错误,他的计谋不具备实际操作性,或者实际操作之后就会发现根本行不通。

这样的计策要是真的被采纳了,害死三军的,就是这样的计谋。

战场经验丰富的郭鹏是专业人士,比郭嘉要专业的多。

被专业人士指出了自己的错误,本来神采飞扬的郭嘉顿时脸色涨得通红,对着郭鹏鞠了一躬。

“府君教训的是,嘉,狂妄了。”

能接受自己的错误存在,能认错,好,那就有改正的机会。

“你的思维极其敏锐,能发现很多连我都发现不到的东西,这是你的优点,但是你要知道,这是事后,你站在事后的角度去看待这些事情,你自然具备了全局之大观。

但是真正的战争之中,你所看到的是一片迷雾,你无法了解全局,掌握全局,军队不会像你手指的一样,你指到哪里就到哪里,完全不考虑时间和士兵的体力问题。

比如你所说的河北大军与河南大军互相策应的作战以及联合作战,需要多少人来回奔走的联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