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信念和传承(一更)(第1/2页)

作品:《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全文免费阅读

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

雪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往下落的。

这可真是瑞雪又给喜气添,雪花飘飘到人间。

村里各家的烟筒,都在呼呼冒着烟。

香气从各家门缝透出来,嗅一嗅鼻子,感觉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都能闻到饭菜香。

有些开饭早的人家,鞭炮已经点起,时不时就能听到从村里东西南北各个方向零星传来的鞭炮响。

住河边的人家,也有跑出来寻孩子的了:“铁蛋银蛋刚蛋啊,回家啦。”

铁蛋银蛋刚蛋立即扔掉雪球子,比赛般打着出溜滑往岸边跑。

一个个在外面玩的,扬着被冻的通红的脸蛋:“娘?娘,开饭啦?”

“开饭啦。”

会议室。

一掀开门帘子,热浪熏天。

冷不丁从外面进来,冷气热气交替,再加上四口大铁锅掀开锅盖,用锅铲捅一捅小鸡炖蘑菇冒的热气,感觉都看不清人。

“那个谁?给我抱些柴火去,柴火不够使啦。”

“二嫂子,你们苹果削完没?”

“削完了,我切皮冻子呢。”

“啊,那我给他三叔喊回来,也不知苹果拔不拔丝了,反正咱是拔不明白。”

偌大的会议室,妇女们竟忙的像转不开身似的。

郭老大他媳妇,没看清人,差些踩到三弟妹的手:“你蹲这干啥。”

“我用筷子扎扎酱棒骨,看看骨棒炖烂了没。”

这么多人,都啃棒子上的肉,是指定吃不起的。

但是骨棒要是能炖到一咬就碎,吸溜吸溜里面的骨髓,就着炖大骨棒的酸菜,那上面都是有油水的,指定也挺香。

不仅会议室里的四口大铁锅在做饭,十几家的灶房锅也都没闲着。

钱佩英家灶房,是领了炖鱼和炸鱼片的任务。

而且这鱼是有讲究的,挑的最大一条整鱼炖好后不能吃,要摆在祭祖桌上。

初一才能从祭祖桌上端下来,赏给家里主要的劳动力,老人、女人、孩子们是没有姿格吃的。

这么说吧,那鱼,就宋福生带着各家各户最有话语权的汉子有姿格吃。

钱佩英第一次听说时是不服的,可不服又能咋,这里人讲究这个。行啊,一条破鱼,放到初一冰冰凉,当谁爱吃似的。

可过年了,团圆菜没有鱼是万万不成的,钱佩英就用老太太们“炸麻叶”剩下的油,对付炸小鱼。

要说这鱼,眼下是越捞越少。

自从任族长发话说了,谁捞算谁,整条小河对全村开放。

村里人也都弄了网没事就打,不花钱的吃食,多好个事。

就这么的,有一阵一窝疯掀起打鱼狂潮,搞得他们这伙人后期都捞不上来啥了。

其实,任家村村民也是这么想的:河对岸那伙人可真疯狂,除了孩子们玩的地方,冰面上竟没有好地方,扎的一个窟窿接一个窟窿,也不说给他们本村的留点儿。

刚提到的“炸麻叶”,几个老太太在蒸完传统的枣花馍,又做起了老家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炸麻叶。

这吃的有点儿像啥呢,在去取油的钱佩英眼中,有点儿像现代薯片。只不过薯片是土豆,这些老太太们用的是面,薄薄的面片下锅,一片片炸出来。

马老太还给钱佩英拿了几片先吃吃,美其名曰尝尝火候:“咋样?”

“好吃,焦香焦香的,撒点盐就更好了。”

钱佩英前脚捧走炸麻叶的剩油离开,后脚王婆子就笑哈哈对马老太道:“才发现,胖丫其实像她娘,都挺会吃。会吃有福。”

马老太回的是:“那是,以前钱家啥家庭呢,俺三儿媳啥没吃过。”

这是钱佩英家和马老太家灶房做的这两样。

其他家的大铁锅里是:

炖红烧大肘子的。

上屉蒸粉蒸肉的。

宋福生正在王婆子家,用王婆子家的两口大铁锅同时做四喜丸子,他正在指导王忠玉和郭老大。

眼下,这些汉子们被宋福生带的,自从抖起了大马勺炒辣椒酱,他们已经快遗忘男人不能下厨的观念。

主要也是宋福生教的好。

时常提点说:“耍什么汉子脾气?媳妇孩子又没跟你们过多好的日子,靠发脾气打媳妇,用力气让她听话就能脸上有光了?你脸上的光得靠自个挣,得是让外面的汉子们见到你翘大拇指。”

就类似这样话,宋福生看不过眼就会说,尤其是对大郎和铁头那样的半大孩子影响最大,三叔说啥都对嘛。

四喜丸子在宋福生的指导下,各个做的有男人的拳头那么大,不做大不行,不够吃啊。

红灿灿的。

一盘摆四个,代表福禄寿喜,人生四大喜事。

正好摆十桌。

另外,像宋阿爷家和高屠户、宋富贵等几家,此时锅里都是在咕噜着大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