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倭人(第1/2页)
作品:《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电影》直隶,松江府,上海州。
自从崇祯十五年,皇太子朱慈烺将上海开为商埠,设上海州,已经将近十年了。
上海州境内有苏州河、黄浦江,以及北面不远处的长江,朝廷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码头。
苏州河的上游是太湖,经过阎应元治理后的太湖沿岸,是江南最富庶的地区。
周边的常州府、湖州府和苏州府,这些地方的货物,比如丝织品,可以顺着苏州河很快就能运到上海,再经过黄浦江转运,由长江而入海。
短短数个月之后,世界各地的人们便可以享受到来自大明的物产,如华丽的丝绸,精致的瓷器。
长江绵延数千里,流经很多个重要的大城市,如南京、安庆、太平、武昌等,长江流域地区之宽广、物产之丰富、人才之完备,是大明其他任何一条河流所不具备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当初,上海开埠的消息在全国传开后,大量人才顺长江而下,商人纷至沓来,可谓是“千里来龙,到此结穴”!
这十年来,上海凭借着得天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朝廷的优良政策,加上当地官员施政得体,大力发展商业贸易,鼓励扶植手工业的发展。
上海州经济发展迅猛,逐渐超过了泉州和广州这两个市舶司,一跃成为大明最繁华的港口。
如今上海的各大街道上,每天人流熙熙攘攘,马车骆绎不绝,商铺酒肆旗幡招展,商品淋漓满目,勾栏瓦舍张灯结彩。
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各国都在上海设有商馆,在南京设有使馆。
现在的上海随处可见肤色各异,毛发分彩,怪衣异服的外国人,他们随着人群穿梭行动,高朋满坐的酒楼里。
有的还操持着各种不同的语言,高谈阔论,也有一些洋人说着生硬的汉语,在各个店铺中讨价还价,衍然是一付国际大都市的形像。
一些江南的有识之士开始敬佩天武帝,盛赞他在不仅政治军事上取得了斐然的政绩,在经济建设上也同样优秀。
经过长期的战乱和恢复,以及堪称劳动模范的天武皇帝辛勤耕耘,现在的大明又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成为了真正的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粮银充足!
日本商馆外,一个身穿吴服(后来的和服)的中年男子打量着熙熙攘攘的街道。
他是日本商人,名叫日川岗阪,年四十岁,金钱使他看起来颇像英武之辈。
日川岗阪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繁华街道,感叹一声:“这大明国是越来越繁荣了,连这普通的道路,都修的这么平整!”
他知道,脚下的街道,是用一种万岁泥所铺筑,两旁还种植了一些树木,明国人称之为“万古长青路”。
不仅如此,还有街上一些马车,轮子上都使用了一种叫橡胶的轮胎,坐在车中非常的舒坦。
不过因为橡胶过于珍贵的原因,这种车价值很贵,只有大明的贵族和富商才用得起。
听说大明为了争取橡胶资源,这几年南军都督府势力已经深入安南等地,在那里建立据点什么的,大量的明国商人往那边跑。
日川岗阪也想去分一杯羹,近日来正在向大明官方申请资格。
回到馆内某处,日川岗阪推开一门,内中同样有两三个吴服打扮之人,他们个个脸上皆有阴沉凶戾之色。
此番前来大明经商,日川岗阪还肩负着搜集大明情报的重任。
屋内气氛严肃,日川岗阪手指在桌上轻弹,沉吟道:“听说琉球国的使臣来大明了,来的是琉球世子尚贤的王舅毛泰允和长史金思议,看来这些家伙对我们德川幕府颇为不满啊!”
自洪武五年(1372年),大明官员杨载出使琉球,(途中发现并登上了钓鱼岛),琉球诸国就成了大明的藩属国。
宣德四年(1429年),统一后的琉球王国仍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宗藩关系,向大明纳贡,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从未间断。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日本德川幕府派萨摩藩率军侵略琉球,萨摩军攻占首里王城后,大劫七日,一切可动财物,全部装箱运走,还将琉球国王尚宁等百余人俘至鹿儿岛。
尚宁王被迫与萨摩藩签订《掟十五条》,承认萨摩藩对琉球的控制。
自此萨摩藩的岛津氏监视琉球内政和监督贸易和,成为中琉贸易的掌控者,琉球进入了“一国两属”时期,逐渐被萨摩藩实际控制,成为萨摩藩的附庸。
此次琉球使者前来大明,立即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他们担心琉球世子尚贤想要依靠蒸蒸日上的大明,摆脱日本对琉球的控制。
事关德川家族和日本的利益,日川岗阪不得不谨慎。
如果有必要,他将考虑处理掉这两个琉球使臣,绝不能让他们前往南京觐见大明皇帝......
正在日川岗阪与几个日本人密议之时,忽然房门打开了,一名年轻的小妇人走了进来,惊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