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大明湖畔(第1/2页)
作品:《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电影》五月上旬,山西境内,一只浩浩荡荡的大军正精神抖擞的前行。
大军中央,有一座豪华的龙辇,龙辇由六匹骏马驾驭,车身雕刻有龙凤图案,尽显皇家的尊贵豪华气派。
朱慈烺回京的行程由西军都督府八千精兵护送,路线也做了调整,改道往北,顺便巡视一下山西和山东,预计在山东境内走大运河南下。
这是自天武二年北伐以来,朱慈烺再度踏足长江以北各省,也是当皇帝以来第四次出巡。
原本他计划走襄阳顺长江回京,可想到自北伐以来,北方数省一直处于恢复状况,自己只能从奏本和东厂情报中了解民生,加上陕西之事,朱慈烺觉得很有必要走一遭山西和山东,亲眼看看。
一路行来,潜龙卫暗探四出,提前御驾数日搜寻汇集消息,以防地方官员弄虚作假。
总的来说,朱慈烺对山西的民生还算满意,百姓安居,道路坚实通常,连去年刚下达铁路计划都在按部就班的实行中,不时能看到工人们在铺设铁轨。
路过太原城时,朱慈烺特意对山西巡抚张煌言进行了口头表扬,赞其治下良好。
五月下旬,御驾行至山东济南府境内,八十高龄的山东巡抚熊文灿于前来迎驾,并递上了请辞奏本。
熊文灿是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天武的五朝老臣,听说现在老眼昏花连字都看不清了,请辞的奏本还是孙子帮忙写的。
看着这位连走路都费劲的老臣,朱慈烺心中唏嘘。
历史上的熊文灿招降了郑芝龙,干过两广总督和五省剿寇总督,后因招降的张献忠降而复叛,被崇祯问斩弃市。
现在,他多活了十几年,血赚!(崇祯十年初,太子朱慈烺代替熊大人当五省总督南下剿寇)
朱慈烺对熊文灿慰问了几句,当场批准他致仕。
封建王朝的致仕制度有点随意,汉朝时有“大夫七十而致仕”的说法,但实际操作有点复杂,即使官员到了七十岁,如果身体还好,可以继续当官。
唐朝时,五品以上官员干到七十想退休了,就要亲自去找皇帝批准,如果皇帝觉得你还能干,你还要再干几年。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效仿唐朝制度,令“内外官员年七十者,听令致仕,其有特旨选用者,不拘此例”。
意思很简单,七十岁就可以退休了,但皇帝特批的可以不用管这个年龄限制,后来改成了六十岁。(《大明会典》规定:“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
但整体来说,大明朝的退休制度,还是以个人意愿为主的,并不一定到六十岁就必须退休。
如果当官的不想退,只需上奏皇帝说一声:臣还能干,想继续干下去!一般都会继续留任。
有些皇帝重用的大臣,就是想主动申请退休,也不会得到批准,除非真到了熊文灿这种“精神昏倦”,自己又不想干了,才能致仕。
当然了,明廷对官员也是有考核的,特别到了天武朝,实行的政绩考成法,即便没到年龄,朝廷觉得你能力跟不上,也会被提前勒令致仕。
光是天武朝的十年时间,朱慈烺就勒令致仕官员达六十余人,最年轻的只有三十五岁。
朱慈烺也在考虑,要不要规定个官员固定退休年限,或者任期制......
山东首府济南,大明湖畔,朱慈烺立于烟雨亭下,遥望广阔的湖面。
自崇祯十二年清军入关南下,多尔衮破济南城屠戮数十万人,济南的经济一蹶不振,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在山东六府中只能算中上水准。
不过济南景色秀丽,汇聚了大量的文人骚客,特别在这大明湖一带,形成了一片具有文化特色的商业区。
这里的书籍、碑帖、古玩字画的店铺鳞次栉比,民居集中之地,各类商行也是比比皆是,尤以棉纺织业最为发达,产品种类繁多,质量上乘。
眼下盛夏之日,正值赏荷时节,朱慈烺心情尚佳,便乔装打扮,微服私游大明湖。
眼见湖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他十分高兴,走走停停,时而赋诗一首。
朱慈烺行至烟雨亭酝酿诗词时,忽闻悠扬悦耳的古琴之声传于荷柳丛中,他循声寻至,见一四面环水、荷莲围绕的雅亭。
此亭红柱青瓦,出厦回廊,内中摆设古雅,正中还有一位淡妆女子正在抚琴而唱。
朱慈烺见此女子生得姿容秀丽,便走近细细观之。
琴台旁,香烟袅袅,女子柳眉风眼,樱口朱唇,弹琴间似是入神,没有发现来者。
琴音结束,朱慈烺大悦,抚扇赞好,时而点评一番。
女子讶然,方知身旁突兀冒出一帅气男子,面有羞色。
女生本性好色,此女亦是如此,见帅浑身不自然,她虽偷偷瞄了一眼朱慈烺,便将目光转移,但眼里不是他,余光全是他。
随着朱慈烺教科书式的开场搭讪,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卖弄学识,二人渐渐聊上了,开始相互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