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脑洞大开的李二(第2/3页)
作品:《小说仙秦多元宇宙帝国》就一定要有节操有骨气,面对这样的中旨,你该做的是拒绝!
如果某个文官敢不拒绝中旨,甚至是接下中旨,那么他就是文官群体的叛徒,他就是异类,不仅仅他要受到全体文官的排挤,连带着他的儿子,他的孙子,他的家族都要受到影响!
甚至在他接下中旨的那一刻,便立刻会有御史上书弹劾他,大量的罪名会直接落到他的头上,哪怕天子力保,名声也彻底臭了。
可是文官老爷的这套做法,也就欺负欺负万历、天启、泰昌这种自幼成长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的宅男皇帝而已。
要是朱元璋、朱棣这样的,他们连个屁都不敢放!
所以当崇祯打赢了后金,并建立了京观之后,文官们就主动缩了。至于反驳崇祯的圣旨,说圣旨不合法不合理的事儿,更是一次也没有发生。
其实如果崇祯光是大胜的话,文官们也不一定鸟他,看看正德就知道了,正德也很能打,还带领军队打败了当时入侵中原的小王子,打的小王子在正德活着的时候,根本就不敢南下。
可文官是怎么对待正德的?
文官们的史书上关于这一战的记载大约是这样的:正德和小王子大战一场,此战持续一天一夜,正德亲自手刃一名蒙古人,此战共计斩获蒙古牧民数十……
至于这么记载是否合乎逻辑,文官们根本就不在乎。
脸是什么?
不知道!
不要追究细节,问就是天子失德!
再问的话,那你的成分就有问题了!
你还是不是士大夫的一份子?
如果崇祯的脾气像正德那样好,那么他的待遇估计和正德也没多少差别,但是崇祯元年的大案,已经证明了这位少年天子脾气并不好,他是一个不在乎名声,真的敢杀人杀文官的皇帝。
所以面对真正的硬茬子,文官们缩了,缩的比崇祯想象的还要快!
不过崇祯却留了一个心眼,他还是没有回到北京,直接在辽镇建了一个临时行宫,同时处理天下大事。
两年后,蓟镇、辽镇改革完毕,人口、土地彻底被崇祯掌握,老百姓和崇祯之间没有中间商。
所谓的中间商,指的就是小吏、官员、乡绅。
朝廷征收辽饷,一个百姓征收十文钱,然后到了底下小吏征税的时候,一个百姓就要征收一百文钱。
而到了朝廷手里的十文钱,花出去的时候,吏部先漂没两文钱,到了底层士兵的手中,可能就只剩下一文钱了。
正是这些中间商的存在,才使得体量那么大的大明,却打不过短小精悍的后金,虽然大明人口土地众多,可耐不住中间商多啊!
老百姓出了一百份力,却只有一份力真正的落到实处,其余的九十九份,都落到了中间商的口袋里。
而后金处在初兴之时,正是最为团结,最为公平的时候,一百份力量至少有八十份落到了实处。
如果将大明的土地、人口都除以一百,再去和零点八倍的后金比较,便会发现,大明的优势其实一点都不大。
崇祯四年秋,御前比武大会结束后,崇祯终于挪窝了,不过还是没有回北京城,他前往了大同,重复在蓟镇、辽镇做过的事情。
崇祯六年秋,崇祯终于回到了北京,但还是不住皇宫。改革开始向整个北直隶蔓延而去,而有了之前的四年时间,也储备了足够多的基层官吏。
有着这些基层官吏,虽然偶有波澜,但是大体上还是很平稳的。
崇祯十二年,北方改革完毕,崇祯率领房奴勇士二十万,勇士候选四十万,官吏十万,宗室子弟百万,流民数百万南下南京。
目的也很简单,讨饭去了!
讨饭是老祖宗朱重八传下来的手艺,开局一只碗,装备全靠打,可最终竟然成了天子,这不是什么坑钱游戏,而是真正发生的事情。
所以崇祯皇帝觉的,自己应该继承老祖宗这个伟大的习惯,所以他就带着数百万人来到南方讨饭了。
用南方人为官吏,开展改革,让他们割自己的肉想想也知道肯定麻烦多多,可是让北方这些生活困难的流民,去割南方小地主的肉,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
你是当世大儒?
不认识!
你是进士老爷?
老子是宗室子弟,和当今陛下几百年前是一个祖宗,你管不着!
你是地方豪强,占地数千亩,你有几个家丁?
崇祯十七年秋,又一次御前比武大会结束,这一次是在南京举办的,这一年大明的改革初步结束……
站在南京城城墙之上,崇祯看着远处的万家灯火,看着天上的满天星斗,看着不仔细看就找不到的那一轮残月,感慨颇多。
他又想起了前世,那时城外是即将到来的李自成叛军,城内逆子高举宝剑追着自己跑,而秋天的时候,自己已经失去了权利。
想到这里,崇祯就想起了这一世的逆子,看起来挺孝顺的,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