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尘封的秘密(中下)(第1/3页)

作品:《变成血族是什么体验免费观看

沈院士通过对部分“食血生物”的调查和观测,以及获取到的其他研究者资料,写了一个《“食血生物”血源种类对变异的影响》的文档。

在那文档中,沈院士认为,“食血生物”在刚开始发生变异时,如果血源是其变异前的同类,那么它在初始变异阶段的提升会最大,并且有可能获得一些能够应用于其他变异前同类身上的能力或特性——变成“食血生物”以前是植物的生物除外。

而且血源一直是变异前同类的话,外型的变异会相对较小,更利于隐藏在原本族群中。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异次数的增加,同类血源的弊处就会显现,变异特性过于单一,进化极限很低,阶段性极限会提早到来,心智会受到影响、更加暴戾嗜血、趋于本能,变异也会产生路径依赖,改变血源类型也无法再进行调整。

即便是非变异前同类血源,如果始终是同一种血源,也同样让变异缺少“想象力”。

而相对来说,不将变异前同类当成血源,并且更多元化的血源选择,能够让“食血生物”的变异也获得更多元的发展,并且推迟阶段性极限。

不过也有弊端,就是外型的变化会较大、较不可控,而且饮血的周期会变化很大,饮血所需要的血量也很不稳定。

沈院士通过他的研究认为,“食血生物”的变异特性、变异方向,主要取决于它饮血的血源选择。

同时如果“食血生物”有较高的智力和复杂的思维方式,“主观意愿”很有可能也会对变异方向产生影响,但暂时未有实质证据证明。

……

对于这个文档的观点,向坤只同意“主观意愿可能会对变异方向产生影响”和“以变异前同类为血源的优势和弊端”中的一部分。

前者是他自己的实际经验,后者是他从所获得的郭天向部分记忆片段进行判断,确实是成立的。

但对于“血源”类型对“食血生物”的影响,向坤却完全不认同了。

以他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看,血源稳定其实更加重要。

方便获得的单一血源,能够给他提供稳定的饮血供给,就像是人类饮食体系中的“主食”一样,是生存的基本保证。

其他“变异生物”的血液,才是“营养补剂”,是能够对变异特性、方向产生巨大影响的。

而且在向坤看来,变异方向并不主要看血源选择来决定,更多的还是靠针对性训练。

从他获得的“巨型猫头鹰”、“变异蜘蛛”的记忆片段内感官信息来看,多元的血源也并不能真的让它们推迟阶段性极限的到来——这俩货的血源那可是杂得不能再杂了。

如果做个比喻的话,沈院士所认为的变异,是在太空中、在真空里飞行,大多数时候是依着惯性运动,想要改变方向,就需要有动力源,动力源决定运动的方向。

向坤所认为的变异,则是在大气层内的飞行,一直都是飞行员在把控方向,即便发动机停了,在滑翔的状态下,也依然可以自主地进行一定的方向控制。

向坤知道,沈院士和他的观点、判断都不一定全对,关键在于他们的研究样本的不同。

“食血生物”或者说“变异生物”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很强的独立性,特性很多时候并不共通。

而且向坤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他自己是特异中的特异。

不说其他,单说吞噬其他“变异生物”的血液后获取记忆片段这一特性,从沈院士的各种文档记录中来看,其他“变异生物”都不具备,也从来没有表述过这种能力的存在。

而这种能力,很显然可以帮助向坤更好地理解其他“变异生物”的变异之路。

相对来说,沈院士虽然有更多的实验资源,更多的消息获取渠道,也获取过更多的活体样本和相关“变异生物”资料,但因为“变异生物”都是变异而来,无法进行培育、养殖观察,基本上被发现时都是已经经过几个变异阶段了,所以除非是肯合作的人类“变异生物”,否则他很难搞清楚的其他动植物“变异生物”真正的变异历程,参考样本有很大局限性。

还有一些文档中,沈院士就西方一部分私人研究机构认为那限制人类研究“食血生物”的“神秘力量”就是一切变异力量根源的论点,进行了分析。

很显然他并不赞同这种论点,他认为那“神秘力量”虽然和“食血生物”有紧密联系,很多的“操作”强大到他们很难理解,仿佛无处不在,掌控一切,但事实上相对于“食血生物”这种存在本身所带来的颠覆性认知,它并没有强大到那种程度。

而后沈院士举了一系列他观察到的现象来证明他的观点,认为那“神秘力量”应该一种“食血生物”的更高级存在形式,不让人类或任何生命探寻“食血生物”的秘密,是为了阻止人类发现它,消除威胁到它的可能。

其实从早期的文档来看,沈院士最初的看法和那些人类似,也觉得那“神秘力量”很可能掌控着变异的根本力量,但随着对“食血生物”的进一步研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