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蒙卡奇(第1/2页)

作品:《鉴宝直播间最新章节

见大家的目光都投过来,胡杨开口道:“这幅作品不是他本人的。”

嗯?

不是刚才那货的作品?有人忍不住回想,之前胡哥挑选这幅画的时候,那家伙的表情,欲言又止,估计原因就在这里吧?

“不是他的?”小高很意外。

小高是这群人中,年纪最小的,还正在读大学。不过,已经大四的他,基本上没什么课程,很多人都是大四开始找工作实习等等。

温文浩观察那幅作品一会,也发表自己的看法:“难怪,我说这幅画的风格有点不一样。”

这话,有点马后炮的嫌疑。

可是,只要有点欣赏能力的人,几乎都能看出,风格确实不一样。

事实上,这幅画是科瑟在自己国家无意间得到的一幅作品,他看着挺喜欢,花了二十欧元买下来。

只见,那是一幅妇女在田野劳作的画面。

“我们先看这纸张吧!这纸张,年纪比科瑟要大一百年以上,应该是十九世纪的存货。当然,这也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国家,也有几百年的空白纸张。”胡杨说道。

别的不说,他自己就收购了一批清朝的高档纸张,这是直播间很多观众都知道的事情。

“问题出在颜料上,这种颜料,现今的艺术界是很少用的,十九世纪的时候流行。到今天,早就过时了。

另外,还有这些痕迹,都不像是二三十年内的。所以,我敢肯定,这不是他的作品。”胡杨分析道。

他的分析,向来都是有理有据的,大家听了都信服。

“那会是谁的作品?”华仔问道。

胡杨看向温文浩:“温大哥,把你的放大镜给我用一下。”

放大镜这种东西,几乎是古玩人士的标配,也就胡杨很少用。像温文浩这群人,几乎是人手一个,连女性的刘芳也不例外。

温文浩赶紧将自己的放大镜递过去。

接过放大镜,胡杨开始“扫描”画面上的一个部位。一会,他确认之后,推给温文浩等人也看一遍。

这时候,大家能看到一个类似签名的笔迹。

有点像英文,但细一看又不是,胡杨猜测,这应该是匈牙利的文字。

“查一下,这叫什么就可以了。”温文浩开口道。

随后,他按照上面的笔画查询,果真是匈牙利文。那单词翻译过来,就是蒙卡奇·米哈伊。

得!知道这个名字后,胡杨立即知道是谁了。这个名字,实在是太响亮。

不过,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关注艺术界的名人,哪怕对方很出名,不认识的人还是很多。直播间就不少人询问,那是谁,一脸懵逼。

胡杨给大家解释:“这算是匈牙利最出名的画家,也被称为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对他的仰慕追随者而言,他就是绝世天才的代名词。

他去世的时候,匈牙利还给他举办了国葬,可见这个人有多厉害。”

即便直至今日,他仍是匈牙利史上最知名的画家。他的画展总能吸引数十万好奇的观众前来参观,跟他在世时举办画展一样。

观众这种狂热的兴趣,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好奇于画家跌宕的一生,既有绚烂的时刻,也有迷暗的低谷,时而孤立无助,时而又置身于喧闹的社交生活中。

“这个人有点意思,原本不过是木工学徒,和绘画根本扯不上边的。但是,最后却成为匈牙利最伟大的画家,欧洲和北美的艺术鉴赏家和收藏家争相观看他的作品。”

当然了,蒙卡奇能成为伟大的画家,也有运气成分在里面。

1871年之前,匈牙利并没有高等艺术培训学校。因此,有艺术天赋的学生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去国外求学。但蒙卡奇很幸运,因为有人资助,先后在维也纳美术学院和慕尼黑艺术学院学习。

蒙卡奇的成名作,可能有不少人都听说过——《死囚的最后一日》。

胡杨看了一会,继续说道:“这幅画,应该是他成名以后的作品。”

“何以见得?”申屠信不解。

对外国的油画,申屠信完全没有鉴赏能力,有点苦恼。

“你们看这画面的光线,很明亮。这是一个标志,我听说,蒙卡奇前期的作品,以灰暗色彩的居多。这和他少年、青年时期的经历有关,那时候生活不如意,这种情绪往往会带到作品上来,创作出来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灰暗色彩。

到了他成名之后,生活好起来,加上那时候欧洲的大环境也明亮许多,他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就是光线的改变。

就像这幅画,田野的阳光明媚,是其中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胡杨解释道。

直播间有人调侃,这要是让科瑟那家伙知道,自己的那幅画,竟然是蒙卡奇的作品,还不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如果真的是蒙卡奇的作品,而且还是成名之后的大作。其价值,不言而喻,就算是不了解行情的人,也应该猜测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