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重建的云中(第1/2页)

作品:《汉世祖和汉武帝什么关系

第1214章重建的云中

在晋阳,刘皇帝足足待了半个月,方才再度起行北上,一路过忻代,经雁门,直入山阳道境内。其中,只在雁门关逗留了一日,欣赏了一番这天下第一雄关的形胜风采。

当然,在这个时代,虽然同样有杨业戍关十载,但除了一次百草口大捷,在对契丹方面,并没有经历太多的战事,因而,其本身所具备的传奇性也减弱了几分。

但是,刘皇帝对雁门关的重视,却从来没有放松过。大汉如今的北方疆防体系,也是分层次的。在河东、河北两道与山阳接壤一线,就置有永宁、定襄、飞狐三军,虽然兵力比起边防大军不如,却是拱卫腹地,连结边塞的军事要地。

其中,自然以定襄军最为重要,就因为驻扎在雁门关,这是通向太原的咽喉要道。而如今的定襄军使,唤作白丁,名叫白丁,但身份可不是一清二白,乃是端阳侯白重赞的侄子。

在大汉的高级将领中,有一些人,默默无闻,却兢兢业业,无赫赫战功,却尽职尽责。将这点做到极致的,就是白重赞了,不论刘皇帝有什么命令与任务,都是毫无保留地执行,从无怨言。

当年因为治河之功封侯,就是刘皇帝树立了一个典范,后来的十数年间,功劳不昌,苦劳不少,因而在开宝授爵时,改封端阳侯。

如今,白重赞也年过花甲,身体有亏,卸甲解职,回乡养老了。白丁呢,则是白家子弟,跟着白重赞近二十年,悉心培养,如今也能独当一面。

刘皇帝考校了一番,此人兵略或许稍逊,但胜在一个稳重踏实,或许是同其伯父学的,把雁门关与定襄军交给这样一位将领手中,可以放心。

事实上,如今的大汉军政之中,固然充斥着大量的勋贵功臣子弟,但仔细考校起来,并没有滥用。或许其中有不肖者,但大多数还是有其长才,吏部、兵部考核也没有明显偏重。时下如此,未来会如何,就得看勋贵、官僚集团之间的角力了。

出雁门关后,御驾前行的速度明显降了下来,等抵达首府大同府云中时,已然是八月中旬了。雁门以北,各城各邑,军事属性也大大提升,民情风貌也与关内迥然而异出。

到了山阳,刘皇帝最关心的,也正在军事方面。毫无疑问的,刘皇帝此番北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巡视北疆军事情况。

距离北伐功成,已然整整十年过去,刘皇帝再度踏上这片土地,怀着的一个不同的心情,见到的也是一片崭新的面貌。

当初,朝廷设山阳道,由于汉辽大战的影响,再加辽军北撤前大肆搜掠迁民,致使辖境残破,民生凋敝,百事萧条。

当时,刘皇帝留给宋琪的,几乎是一片废墟,诸府州县,只有朔、应二州,破坏稍微小些,其他地方,几乎白地。云州以东,则出现了大片的无人区。

除了留戍军队,可供宋琪治理调用的百姓,更不足二十万,这其中,还得包括一些俘虏、降卒。

云中城也基本毁于战火,战后能够填充的,只有一万余老弱妇孺,还得感谢,杨业追击辽军时,抢回了数千汉民丁壮,这些人在后来云中的重建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彼时的山阳与云中,残破不已,疮痍之精,依稀还在脑海中重现。而十年之后,再度踏足山阳,再度登上云中城,所见到的,则是焕然一新的景象。

对于山阳道这十年的恢复发展,一座崭新的云中城就是最直观的答案,虽然只是在旧城的基础上加以改建夯实,但见着这高大的墙体,厚实的城垣,刘皇帝还是忍不住亲手抚摸,感受其中凝聚的云中官民的心血。

云中城在山阳的防御体系中,起到的是中流砥柱的作用,是防御中心,因此,其重建一直是摆在第一位的,既是政治任务,更是军事任务,宋琪在上边,也投入了极大的心血。

不过,山阳固然在恢复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受限于薄弱的底子,与大汉其他道州相比,要弱了不只一筹。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如今,也才过了一半。但是,对这十年的成果,刘皇帝已然不能更满意了。至少,从近三年开始,山阳道已然不用朝廷每年投入大量的财政扶持了。

当然,这也是在北面诸军的养训,都由朝廷承担的前提下,否则,仅边防这一项,就能压垮山阳,沿塞北长城一线,大汉设置的边军,布置的军队,可一点都不少。

“还是得亲眼看看啊!奏章上所描述,固然欣喜,却不够直观啊!”抚摸着其中一段土城垛,刘皇帝语气中似有无限感慨:“云中重建于废墟之上,山阳官民,功不可没啊!”

“这都是宋相公在任时,夙兴夜寐,率领官民辛劳结果!”布政使李处耘侍候在侧,说道,他也到任未久,自不敢居功。

这一点,刘皇帝自然是明白的,对此,他也早就犒赏过宋琪了,爵位不算高,一个二等长源伯。毕竟,以治功封爵的人,在大汉着实少见,纵然等级低些,但地位已是大幅度拔高了。对于文臣而言,除了开国功勋之外,后来者想要封爵,难度太大,相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