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旅港潮州八邑商会】为Q木头盟主2/10更(第1/2页)

作品:《香港1968小说下载

香港岛,铜锣湾,天后庙。

天后庙始建于清初,由客家人戴仕蕃建造,当时称之为“盐船湾红香炉庙”。

那时候的香港是个渔港,港岛这边是出海捕鱼的渔民居住最多的地方,所以这里的渔民们跟大澳的一辈子不上岸的疍民不同,他们每年都会在元旦这一日来天后庙拜天后娘娘。

随着时间的流逝,百年过去,曾经的一座小渔港渐渐的发展成了城镇,人口的增长,以及来自天南海北的各省人员来到这里,渐渐的元旦拜天后娘娘,从保佑出海捕鱼,衍生到了各行各业,哪怕是个普通人,都会在这一天来天后庙祈求天后娘娘保佑来年顺利安康。

天后庙最早主祀神灵是天后娘娘,但1842年,香港开埠以后(开埠:设立外贸口岸),在天后庙内又另祀神灵观音大士、正财神赵公明、及铁面无私包公包青天。

...

清晨。

天后庙附近就开始围聚着大量来朝拜的市民,今天是元旦,按照香港当地的习俗,是需要拜天后娘娘早旦的,祈福来年顺顺利利安康美满。

天后庙每年都会有那么一批人,在清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过来排队争夺头香。

但现在十点多过去了,排队的人虽然有增无减,但大多数人都是抱着祈福的态度,而非必须要争夺天后庙元旦开庙的头香。

烧头香拜天后娘娘是传统,来天后庙看戏看杂耍看舞狮同样也可以说是传统。

1921年,香港潮州商会成立,那时候叫“旅港潮州八邑商会”,为了迅速的打开潮州商会在香港的名气,当时的会长陈殿臣以商会的名义出资一万银元,把当时破败的天后庙重新翻修了一遍。

同时在来年的元旦那日,聘请了当时广东知名的粤剧名伶马师曾来香港表演戏剧。对于当时贫困只求温饱的港岛渔民来说,这简直就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马师曾和新马师曾非同一人,后一位本名邓永祥,因模仿名伶马师曾的粤剧风格,被人冠以新马师曾的外号)

那个年头娱乐方式很少,看戏是为主流,但戏院看戏要钱,可有人免费请看戏,自是来的人非常多。

当时就天后庙这一块,就围聚了超过数千人来这里看粤剧表演。

当时潮州商会的会长陈殿臣一看这情形,也是再度令人回广东佛山请了一众舞狮队和杂耍团的人,在天后庙一连表演了十天十夜。

这一下子就直接将“旅港潮州八邑商会”的名声在香港打开,许多渔民和土著夸赞潮州商会的人豪气,纷纷把捕捞来的海鱼或者一些特产卖给潮州商会的人。哪怕商会的竞争对手多出一分钱,这些渔民也不选择把海货卖给那些人。因为保佑他们渔民平安的天后庙是潮州商会的人出钱翻修的,他们作为信徒自是要付出一点小小的贡献。

现今潮州商会的会长和会员,自是延续了上一辈开拓香港市场的前辈使命,每年定时在元旦这日,聘请香港诸多戏曲名家,在天后庙一带大摆戏曲舞台。

随着来香港的内地各省人增多,懂得这些杂耍的人也越来越多,天南海北,各式各样。

所以除了戏曲外,也有吹捏人、舞龙舞狮、杂耍、抖空竹、三仙归洞、爬竿、耍猴……

而且随着香港重光后,很多商会渐渐冒了出来,这元旦天后庙的活动,也就不止潮州商会一家筹办了。

这不,沿街一路走来,光搭建的舞台就有七八个,每个舞台上方,都会有一条红底黑字的横幅,每个横幅都写有出钱的商会是哪一家。

有什么“广东商会”“潮州商会”“中华厂商联合会”“中华总商会”“工业总会”“中华出入口商会”……

各式各样的商会,简直是五花八门,夺人眼目,从刚踏入天后庙道开始,几乎全都被各个商会的高竹排以及横幅所吸引,一路上简直就跟来到了广告聚集地一样。

但这些对于市民来说其实也没什么,对方出钱请来这么多的戏团、杂耍、舞龙舞狮的人,打个商会的招牌似乎也可以接受。

...

十点半左右。

霍耀文带着霍婷婷、表妹张婉君、以及细妹的同学吕素贞,坐车巴士车到了天后道两条街外下了车。

没办法,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比前两日要温暖许多,所以来参加天后庙庆元旦的市民很多。再往前走,有警员和交警在维持人潮秩序,车辆根本进不去,只能步行进入。

记忆中霍耀文不是第一次来天后庙,往前几年,他都会带着细妹来天后庙看戏看杂耍。

“哥,你看那边有耍猴的!好多年没看到有人耍猴了,没想到今天看到了!”

“哥,你看戏台上那是新马师曾,阿嫲最喜欢他唱的粤剧了,早知道应该把阿嫲也叫来一起的!”

“哥,你看那人在喷火,我的天,他的嘴巴不烫的吗?不会烧到舌头吗?”

“哥,你看那人在拿长枪扎自己的脖子,我的天,这太可怕了,他不痛的吗?长枪不会刺穿他的脖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