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意想不到的人】(第1/2页)

作品:《香港1968霍耀文

嘉禾制片厂。

“霍先生,这里曾经是国泰片场,去年我接手过来,改名为嘉禾制片厂。投资了十万港币翻修,目前只维修了小半区域,还有很多地方等待完善。”邹文淮跟在霍耀文的身后介绍起面前的片场。

“怎么不全部修缮?”霍耀文望着面前清末民初风格的片场,不由扫了眼身旁的邹文淮。

何冠昌接过话说:“是这样的霍先生,本来计划是在两年内将嘉禾片场全部翻新一遍,可是去年底跟邵氏的官司拖到现在,海外票房目前一直收不回来,所以才耽误到现在。”

去年年初,邵氏一部《独臂刀王》大卖百万票房,其余电影公司纷纷眼红不已,邹文淮自然也不例外,这不就偷偷的跟日本一家电影公司合作,以这部大卖电影为噱头,制作了一部《独臂刀大战盲侠》。

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侵权,可邹文淮也聪明,先是跟一家日本电影公司合作,然后以对方公司的名义来拍摄这部电影,最后在香港上映,也是以海外片的形式。

只用短短一个月,这部跟风之作就拍完上映了,还别说票房挺不错的。

本土票房早就收回来了,只不过海外票房因为官司的缘故,南洋一带又是邵氏的大本营,拖到现在也没有到手。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邹文淮给李小龙十万美金拍电影的时候,也是咬着牙忍痛支付的,没办法公司资金紧张,这十万美金几乎是最后的极限了。

看何冠昌说起这事,一边的邹文淮面带微笑,看不出心里是好是坏,到底再想些什么。

反正既然都邀请人家来投资了,也就没有必要隐瞒,而且也瞒不住,去年这事只要是电影行业的人谁不知道?

这事霍耀文是知道的,不过识趣也没多问,转移话题说:“制片厂总共有多大?”

“大约十五英亩!”

“这么大!”

十英亩差不多有四万多平方米了,难怪走了这么久都没看到头。

“比不上邵氏,邵氏片场可以说是东南亚第一大的片场了。”

邹文淮虽然不愿意,但也不得不承认邵氏电影是此时香港的第一,不提每年二十几部电影的产量,光邵氏片场就足足有五十多英亩,庞大的室内摄影棚、办公大楼,仿古的建筑,一应俱全。

邵氏片场霍耀文自然是知道的,之前的《解忧杂货铺》就是在那拍的,的确是很庞大,差不多算是一个小的景业园了。

……

三人加随同的人员一块,参观了大约半个钟头,这才回了片场附近的一栋三层高的大楼处。

此刻柳序彦、罗德丞二人,早已经跟邹文淮派来的代表交接好嘉禾目前的资产情况。

嘉禾目前的股份大致掌握在三个人的手中,除了邹文淮和何冠昌外、还有一个叫梁风的人身上。

说起这梁风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他实际上也是嘉禾的创始人之一。

按照原本历史,梁风在1970年同邹文淮等人一块离开的邵氏,倾家荡产的购入了已经倒闭的国泰电影公司的片场,共同组建了嘉禾电影公司。等到74年的时候,因为某些不知名的原因,梁风在嘉禾的股份逐步减少,到最后只保留百分之五不到的股份,退居幕后,几乎从不管公司的事务。

而现在的话,梁风还是嘉禾的重要股东之一,也是一直在打理着公司的内部业务。

一间单独的办公室内。

柳序彦将手上的文件递给霍耀文:“会长,这是嘉禾目前的资产报告,我刚刚核对过了,没有问题。”

接过报告,霍耀文打开翻了几页,一边看一边问:“你认为邹文淮的报价如何?”

柳序彦说:“还算可以,不过我认为可以再压一压,现在嘉禾看似资产不少,可是负债也有很多,光购入这个国泰片场,他们就欠了银行一百多万,虽说今年陆续偿还了一点,可那都只是还了利息,而且那两家戏院都是年久失修的老戏院了,无论是地段还是设备其实都不是很值钱。”

“130万买百分之三十的股份,你认为如何?”霍耀文抬头询问起这位已经是他私人投资顾问的柳序彦。

自从霍耀文的私人财务公司成立以后,他就找到了柳序彦,让其来做自己的私人投资顾问,同时兼顾着基金会那边的投资,以此成立一个小规模的顾问团队。

柳序彦直言不讳道:“这个价格有些高了,我看一百万就能拿到三十的股份。”

“100万,邹文淮肯定是不会卖的。”霍耀文摇摇头,价格太低的话,邹文淮是不可能出让这么多股份的,只有溢价才能让他动心。

而且《唐山大兄》的热卖,三百万的票房,最后分到嘉禾手上也能有个一百多万,这么一笔钱足够解决邹文淮目前的困顿了,只不过他的野心大,想要加大投资院线,才会上门赶着要自己投资。

“综合目前嘉禾的情况来看,李先生拍的《唐山大兄》在香港破了这么高的票房,我想日后应该也不会差,而且近些年来香港电影市场愈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