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吹响了崛起的号角】求订阅(第2/2页)
作品:《香港1968起点》同。
待双方看完合同无误,签署好各自的名字后,包船王直接一个电话打给了汇丰银行那边,让他们直接将亿打到了霍耀文私人账户上。
“霍生,我公司还有事,就不多陪你饮茶了。不管霍生你什么时候开始行动,随时打电话给我。”
拿到霍耀文手上的1200万股,包船王急着回去做收购九龙仓最后的收尾工作。
“好的。”
现在不是谈入股汇丰的时候,如今包船王急着回去处理九龙仓后续事宜,霍耀文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从中作梗,遂起身与包船王握手告辞,临别前他笑道:“包先生,那晚辈在这就提前祝您一帆风顺,早日拿下九龙仓,搓一搓这些英资洋行,扬我华商威风了!”
“哈哈,要是没霍生的帮忙,我恐怕就会被置地给拖死了。等我收购了九龙仓,到时必请霍生饮酒。”包船王爽朗大笑,有了这1200万股,他对收购九龙仓充满了信心。
“好说好说。”
片刻,霍耀文目送包船王匆匆离去。心里却是在想着该如何入股汇丰,要知道“汇丰条例”是规定“不允许单个股东不得持有超过1%的资本”。
但这个条例并不是绝对的,后面还有一段;“除非获得董事局认可,否则任何人在任何时间,无权登记超过当时已发行资本的1%的持有人,也无权拥有超过当时已发行资本的1%的权益股本,董事局可随时要求任何股东作出法定声明,或提出其足以确定该股东已遵守本条规定的其他证据。”
简单点讲,这条“汇丰条例”的意思,就是说单个股东不能持有超过1%的股份,想要超过这个限定,就必须要经过董事局的同意。
这也是为什么霍耀文找上包船王的原因之一。
后续,霍耀文还会多联系几个可以合作的汇丰董事,好为日后自己入股汇丰,不会因为这条条例从而受到董事局的限制。
……
1980年1月11日。
“九龙仓争夺战”这个持续了大半年的收购战,已经逐渐的步入了尾声。当包船王再收购了霍耀文1200万股后,又联系了几个九龙仓小股东,增持九龙仓股份到45%的时候,怡和洋行见大势已去,索性直接将他们持有的21%股份全部打包以12亿的价格卖给了包船王。
至此,这场轰动全港的“九龙仓收购大战”正式告一段落。
《香港观察报》在最新一期的头版给出了这样一个标题:“谈笑间集资二十亿,世界船王终得九龙仓!”
一时间,普通人纷纷以包船王收购英资九龙仓这个壮举引以为豪,这场持续了大半年的收购战,可以说不光是收购双方的明争暗斗,其中的惊心动魄外界自然不知,但香港普通人对这场收购大战的第一印象和想法,那就是包船王成功了!
成功的收购了以往不可一世的怡和洋行旗下的九龙仓,哪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这一战彻底的拉开了早已日渐衰败的英资洋行们的遮羞布。
让华商乃至于普通人在这一刻,终于明白,原来曾经叱咤香港百年的英资洋行,已经如同他们的祖国一样,开始日落西山。
新的光芒,在东方冉冉升起。
作为一向喜欢鼓吹自家老板的《东方日报》,自然没有放过这个好机会,李道光连忙找来精通吹捧之道的撰稿人,写下了一篇连霍耀文看着都脸红的文章。
“如果说包船王斥资二十多亿港元收购了置地地产旗下的九龙仓,是拉开了英资四大洋行之一怡和洋行的遮羞布。
那么五年前寰宇集团董事长霍耀文先生豪掷千金,一举成为和记洋行的最大股东,更是将百年黄埔船坞纳入和记洋行,改名为和记黄埔,这个壮举可以说是彻底终结了垄断香港百年之久的四大洋行的时代。
我想如果后世有人想要写一本有关香港历史的书籍,可以没有政界要员,可以没有商界大佬,但必须要有霍耀文和包船王。
因为这二人,一个是终结了四大洋行的时代,一个是拉开了英资最后的遮羞布。这两人,彻底宣告了英资洋行不可避免的衰败,同时吹起了华商资本崛起的号角!
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充满了对未知的迷惑和困扰,但不管如何,你我都是幸运的,因为我们都亲眼见证了这个足以改变未来香港命运走向的壮举!”
...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