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贴近生活,形式创新(托尼唐恩加更)(第1/2页)

作品:《从1981年卫校开始免费阅读

“……”

屋内鸦雀无声,此子竟恐怖如斯!

啊呸!

话糙理不糙,若是别的地方台,还能找本土名家热闹热闹,但谁让京台跟央视都在首都呢?可不就捡人家剩饭吃么?

刘迪听着不自在,更没想到他如此直白。李航比自己的工龄还长,平时都得叫声哥,结果这小子一上来,直接掀桌子!

当然场面还得兜住,遂道:“小许,话有点过了啊,什么剩饭不剩饭的?我们大家付出辛苦,自然就会有收获……那以你的想法,这节目该怎么搞?”

“我们各方面都比不过央视,学者生,像者死,可以借鉴,但绝不能模仿。所以只能另辟蹊径……”

许非恨透了这个没有ppt的时代,翻出厚厚一摞文稿,道:“我的意见是八个字,贴近生活,形式创新。

咱们演播厅小,舞台也小,布景服装更比不上,干脆就别搞什么恢宏大气,群舞群唱。就把视角对准行业基层和普通老百姓,看看他们是怎么过年的?”

嗯?

众人面面相觑,意思听懂了,但怎么演化成一台晚会呢?

“具体说说。”刘迪道。

“首先想想,什么行业不能回家过年?治安警、边防、医生、列车售票员、消防员诸如此类。

我们深入其中,找典型,让各单位推荐优秀人物,到时候统一上台亮相。最好找那种有故事的,比如家里儿子在边防,几年没回家,老母亲思念成疾,我们帮忙联系部队,现场通电话。

老母亲哇哇一哭,绝对感人肺腑。

再找在基层工作的,各行业每人拍个镜头,说句拜年的话,到时候在台上一放。‘过年好’,‘过年好’,几十个过年好一拼,正好是个爱心形状。”

“《四世同堂》是咱们的,央视拿去借鸡生蛋,我们自己更得宣传。艺术中心正在拍摄《便衣警察》,明年的重点大戏,公安系统本就大力支持,借此机会再深入合作。

邀请他们领导出席,级别越高越好。现场把剧组人员请去采访,聊《便衣警察》,聊拍摄体会,聊对这个职业的认识。

再把骆玉笙先生请来,《便衣警察》主题曲已经写完了,演唱者也找过来同台亮相。

再编几个小品,跟警察有关的,什么媳妇儿大肚子要生了,丈夫在外抓贼不能回家……要多煽情就弄多煽情,最好有真实事例,把主人公都请来,台上台下现场讲述,效果不就有了么?

舞蹈方面,最好民族与流行结合,国外霹雳舞最近大火,我认识个人,可以找来试试。

还有再拔高一点,哎,王机长能请过来么?”

“噗!”

刘迪正听的热血沸腾,差点喷出来,“你想做什么?”

“能不能找位湾湾同胞来演个小品,就说思念大陆啊,想家啊,痛哭流涕啊,效果绝对好。”

“不太行吧,两岸现在禁止来往,这位同胞怎么回来的?”

众人原本都带偏见,听着听着全没了,一位导播还忍不住提出点意见。

“可以转成美国籍,湾湾同胞去了美国,后来又回到祖国。”

“这个这个,我得跟上级请示。”刘迪抹了把汗。

话说海峡两岸,目前处于不相往来的状态,不过在今年五月时,发生了一件大事。

湾湾华航的一架货机,从曼谷返回,途经香港时,王机长突然转航大陆,在白云机场降落。机上还有副驾驶、机械师2人及货物100吨。

王机长要求同亲人团聚,定居在大陆,那二人表示回湾湾。

当日,大陆致电华航,要其派人来解决。

那边批示,不与大陆正面直接接触,委托第三方处理。

经过数次磋商,最后湾湾同意直接碰面,地点选在香港。又经4次会商,王机长得以留在大陆,其余人和货机返回。

当时那边有三不政策,“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而此事圆满解决,无疑是一次重大突破。

所以许非才提出这个想法。

总之,在场人都被他的大胆和脑洞惊着了,妈蛋的,春节联欢还能这么玩呢?

“……”

李航面色阴沉,闷声不吭。

这一顿阐述,把他的什么“一年之计在于春”,衬托的就像棺材板里的尘土,腐朽不堪,早该刨吧刨吧埋了。

“哎,咱们能不能搞个春节七,啊不是,春节五天乐。从腊月二十八到大年初三(没有二十九),天天有节目。”

许非兴致也来了,反正就往上怼呗。

“五天乐?”

刘迪抽了抽嘴角,一天乐资金都不足,你还五天乐?

“呃,我得请示请示。”

研究了半天,许非一通白话,宛如一道闪电划下来,把原有的思路全部涤荡干净,撕开云雾,呈现出一个崭新的春节晚会。

“我觉得小许的思路很不错……”

刘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