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 三道考题(第三更)(第2/2页)

作品:《寒门状元竟是千金大小姐短剧全集

地盘时,沈溪已经进入考前的紧张准备中。

随着八月到来,考期一天天临近,城中一些关于乡试的传言跟着出来了,有说内定举人和解元的,还有说考题已经泄露的。

但其实考生最关心的,还是内帘官中的两名主考官和四名同考官是何人。

景泰三年规定,每到乡试之年,各省布政司、按察司正官与巡按御史共同推保三十至五十岁之间的现任儒学教官充当考官,形成定例,那些擅长衡文之士往往受到聘请。

至于负责出题的主考官是何人,这就很少有人知晓了,这也基本上杜绝了考生去揣摩出题人之喜好。

至于外帘官,则相对固定,但外帘官并不会参与阅卷,但因为充当考官的儒学署官员职位低微,在评卷取士过程中受到外帘官的压抑和欺凌。往往影响到乡试取士的公正性。

到弘治四年,朝廷明令,外帘官不得干预内帘之事,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巡按御史要厚待考官。不得欺凌斥责,录取考生之事皆由内帘官所取所定,外帘官不得设立五经官干预阅卷。

但因本身内帘官就是出自保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巡按御史都会找他们信任之人出任考官,想在乡试中营私舞弊并不难。

八月初六。距离乡试最重要的第一场考试开考还有三天时间,这天苏通前来,给了沈溪三道考题。

第一道是“君子之道,费而隐”。

出自《中庸》,算是《中庸》第十二章承上启下的一句关键之语,承开篇“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论述关于君子之道的普遍可适性。意思是,君子之道。广大而又精微。

第二道是“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语出《大学》,论的是修身之道在于正心,这道题本身没什么问题,比第一道还要简单些。

第三道是“优则学,学而优”。

语出《论语》,原句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是一道截搭题,原本的意思是,做官了有余力可以去做学问,若做学问有余力和空暇。就能做官。但如此前后句式一截,意思就变得非常古怪,有空暇则学习,学习了就会有空暇,这题目陡然变难。

苏通脸上带着讳莫如深的笑容:“沈老弟,你别问我为何要送这三道题过来。你只管先做做看,若能做得出来最好,做不出也没什么,切不可与第三者知晓。待明日,我再来与沈老弟你讨教一二。”

虽然苏通没把话说明白,但沈溪大概能估摸出一些“门道”,这分明是在说,这三道考题很可能是本届乡试的考题,也就是说很可能题目已经泄露了。

沈溪不敢大意,他进到房中后,立即把写有题目的纸张给烧了。

若这真是考题的话,被人查究出来,罪责可不小。

一晚上沈溪都在思索这三道题,以他的学问,要论这三道题,算不上困难,但要把文章写得十全十美也有些难度,首先是无法揣摩出题人的用意,这跟县、府、院试和岁考不同,童生试和岁考沈溪至少知道出题人是谁,他们的背景如何,而他们出题大致要考核的方向在哪里。

等第二天苏通再次造访时,沈溪一个字也没写。

苏通似乎早已料到会是这种情况,轻叹道:“沈老弟未免思虑过甚,其实这三道考题没什么,究竟是否本届乡试考题根本就做不得准,只能算是打题吧……”

每当乡试来临,内帘官要在考前两天入场,也就是说,初九考试,考生初八入场,内帘官要提前两日,也就是初六即进场。

进场之后,大门就会锁上,出题和考试时,内帘官吃住都在考场内不得出来,防止现出的考题泄露。

虽然这规矩看似严密,但因内帘官是提前就委任好的,他们可以得到外帘官的一些嘱托,提前把题目出好,这样考题就会提前流出。

沈溪道:“算算时间,内帘官此时应该进帘了?”

苏通愣了愣,点头道:“理应如此……沈老弟,你我相交莫逆,在此我老实告诉你,这三道题目,总有一两道贴近本届考题,现如今你我提前获悉,不妨将题目好好参详,这对你我最终榜上题名,不是大有助益吗?”

沈溪对此非常无奈。

科举考试最忌讳的就是泄露考题,沈溪本可以凭借真本事去考,就算提前两日获悉考题,其实最多是可以翻看一些程文,再找人加以总结后提前作出考题,背熟之后于考场之内默写出来。

但这对博闻强记的沈溪来说,根本就没什么必要。

若事情败露的话,绝对不单止被剥夺考试资格那么简单,他以后的科举之路,也会被彻底堵上。

**************

ps:第三更送上!

啥都不说,天子继续码字,争取再11点前能赶出一章来,大家赶紧投票,不要让天子流汗又流泪啊!(未完待续。)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