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节 李三九的算盘(第1/2页)

作品:《临高启明石翁

小队悄悄的爬上了小山包,这里距离营地还不到三十米,能俯瞰到部分营地。阵焕藏在一堆茅草后面,举起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着营地内的情况。

营地内燃着一堆堆的篝火,瑶民们围绕火塘席地而卧。有的抱着武器在火塘边打盹――大约是值夜的人员。在营地的外围,有武装瑶民看守,看上去比较警觉,还有打着火把的巡逻队沿着篝火的边缘巡视。

篝火的范围有多大,大致就知道营地有多大。阵焕悄悄的点了点营地内的篝火,在他望远镜的目视范围之内,大概就有三十堆篝火。每堆篝火旁休息的瑶民大概有十五六人,三十堆就有四百五十人了。

“人还挺多。”一个侦察兵小声说。

“人少了。”阵焕摇头,“按照情报局的说法,八排瑶如果三丁抽一,至少可以动员一千多人出来打仗。我们要查清楚这里是不是他们的主营地,还是另外有其他营寨。”

阵焕带着侦察队沿着着篝火标记出来的营地走了一圈,数出大约有五十堆篝火,也就是说在燕喜山上的瑶民大概有七百多人。

加上他们派驻在连州周边的监视城门和道路的人马,连州城下有一千多瑶民武装的估计大致是准确的。

“走吧,我们再去其他地点看看。”

从燕喜山下来,他们沿着连州城墙又去了几个可能有瑶民武装驻扎的地点,连着发现了三四处。就在他们即将结束侦察的时候却被巡逻的瑶民发现了他们,一阵大呼小叫。十几枝弩箭嗖嗖的朝着他们的方向飞了过来。

“不要急,压低身子慢慢跑。”阵焕知道对方在夜间目力不佳,也不敢追出篝火圈子太远,己方只要不暴露出明显的移动迹象,他们就找不到目标,只能空射。

他们轻手轻脚的借助草丛树木向外侧移动,果然,敌人不敢追击太远,只在篝火旁叫嚷,时不时的射出几支箭来。

忽然营地里响起了号角声,阵焕知道这是他们在召集大股部队,准备开始搜索了。他看了看己方已经脱离篝火外围有近200米了,便命令“快跑!”

几个人直起身子撒腿就跑,后面的瑶民一声喧哗,乱哄哄的都跟了出来。然而瑶民的身体素质没有久经战阵的阵焕他们强壮,体力和耐力远远不如,夜色中很难判断方向。一阵喧哗之后,侦察队轻易就甩开了追击的瑶民,跑回城北,找回藏起来的小船,划回对岸。

北山上的八排瑶营地一片骚乱,各路头领人心惶惶。因为谁也没有预料到澳洲人的人马会这么快就到!瑶民的战斗力有限,每次暴乱无不是趁着各州县兵力空虚的机会。一旦官兵大军来围剿,就只能撤回深山,依托地形周旋。

澳洲人攻打广东,防瑶参将等处兵力尽撤,给了瑶民暴动下山掳掠的大好好机会。按照大部分头领的推测,远在肇庆等地的澳洲人主力至少也得有一个月时间才能到连州――不说一路上的道路险阻,光是遍地而起的土匪就够他们受得。谁也没料想他们来得这么快!

马箭瑶的掌事头李三九虽然对澳洲人的速度有些诧异,但是并不意外。昨天中午时分,马箭瑶分守在龙津门、济川门的瑶民就发现了对岸这群奇怪的部队:灰布军服,不着甲,全都拿着鸟铳。李三九一听就知道是澳洲兵过来了。

与大多数一辈子就呆在大山沟里的瑶民不同,李三九是见过世面的人。他虽然瑶民,却是在俍人的寨子里长大。广东的俍人大多大明官府是从广西调来镇瑶的。这些俍人寨子往往沿着瑶区周边和交通要道上分布。俍人时而单独时而配合官兵发动对瑶区的清剿。据说李三九的爹娘就在某次官兵破寨的时候死去。年幼的李三九被饶过性命,带回了寨子。

李三九在俍人那里混得不错,十七岁的时候因为武艺出众,成了一个俍人小土司手下的亲兵。跟着土司打了不少仗:去过广西,到过贵州,还到过两湖。还被派到广州去办过差。

大明在广东的统治崩盘之后,中路守备的人马撤往广西,许多俍人寨子也随之抛弃寨子,回迁广西。李三九却没有跟着土司跑路――他知道自己并不是俍人,在广西没有“根”,便带着几个弟兄投奔了马箭瑶。

以他的出身履历,在马箭瑶自然是少有的“人才”,没多久就当上了马箭排的掌事头。

这个掌事头其实并不是官职。大多数瑶民内部基本上还是原始社会公社的体制。并无贵族和平民之分,也没有固定世袭的头人、土司。八排瑶内部实行瑶老制,作为整个瑶排头目一年一任的天长公;瑶排内各姓的头目称之为头目公,并作为天长公的副手;相当于议事长老的明理老人;负责宗教祭祀的掌庙公和烧香公;负责农业的放水公;以及战时临时设置的负责带领族人打仗的掌事头。瑶老各司其职,一般都由族中比较有威望的老人担当,但也不绝对。

三十岁刚出头的李三九就是这么一个例外,作为八排瑶内少壮派的代表人物。别看李三九成长在俍人的寨子,成年之后也是以官兵的身份活动,但是他见多识广,身经百战又让他有勇有谋。很快便在马箭瑶内部聚拢起一批不安分的年青人,